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访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和先 2022年01月16日

本报记者 刘萍凝

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会议,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新判断、制定了新的战略部署,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市科技局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贡献科技力量?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和先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2021年,全市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在科技创新工作上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和先:2021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科技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先后出台了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科技示范村、“揭榜挂帅”制项目、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13个;持续深化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和奖励制度改革,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构建了符合科研和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二是科技项目支撑有力。围绕大数据、天然气、氦气、氢能、石油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0多项,获批项目和奖补资金1811万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量均实现较大增长;通过发布项目申报指南、实施“揭榜挂帅”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40个、下达资金300万元。三是创新平台日益丰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华池、正宁2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认定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引才引智基地各1家,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坊2家,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9家。四是创新主体逐渐壮大。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年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比去年增长167%;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户,总数实现翻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户,为历年最高。

记者: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具体有哪些亮点工作?

张和先:首先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出台了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引入甘肃万豪、科谷科技、斗转科技、庆阳汇创、成都弘毅等机构,为企业提供成果评价、技术交易等服务,共评价科技成果204份,登记技术合同169份,促成技术合同市场交易8.9亿元;(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