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迎新降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在上古传说里,它上天入地,兴风做雨,无所不能,在中华上古先民心目中,它是一种有通天彻地之能的神秘动物。
古老神圣的民族情感,从留存丰富的文物中就能找到深深的印痕。从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蚌塑龙,内蒙古区域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玉猪龙,长江流域5000年良渚文化玉琮上的神人神龙纹,龙的形象就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图腾地标。到后来漫长的夏商周和封建王朝里,龙更是被作为礼制和王权的象征,长期存在于上流社会生活之中。
庆阳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龙形象的文物比比皆是,青铜、石刻、玉器、瓷器和绘画等各种文物上,均有它们矫健威严的身姿。在市博物馆内,馆藏着许多包含龙元素的文物,它们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工艺,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敬与喜爱。
市博物馆展柜内,一把底部为规整的长方形、上部为镂空花纹的汉代龙纹铜马刷,铜锈斑驳沉稳,柄端镂雕着一条盘曲的龙,龙的下方框内镂雕一匹奔跑的骆驼,两面有密布均匀的小铜齿,用于给主人心爱的战马梳理毛发,一幅长城脚下戍边将士的画面跃然眼前。
国家一级文物汉代龙首柄铜魁,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龙首形手柄,只见龙首满饰花纹,龙目圆睁,眼珠突出,张口,腹部有一道宽带纹,宽带上饰有一周弦纹。神态生动、似要腾飞的龙首,铸造精良的技艺,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唐代四神十二生肖葡萄镜,直径15厘米、厚1.3厘米、伏兽钮,上铸四神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环钮排列,四神间装饰有象征祥瑞的花草。外区有十二生肖环绕作奔跑状,形态生动逼真,其间装点着葡萄蔓枝纹,龙在其上跃跃欲飞。这件铜镜无论从精良的铸工还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无不反映出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和丝路文化的多彩多姿。
征集于镇原县原太平公社的明代透雕龙纹白玉带钩,和田玉质、通体青白,钩首为龙,纹饰简单、线条流畅,是国家三级文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直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古人常用玉来隐喻美德,“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件精美的玉钩应该也是这样一件被主人珍爱的器物。
泱泱中国,文化灿烂,文物遗存丰富,庆阳的这几件文物仅仅是沧海一粟。
除此之外,庆阳剪纸艺人将“龙”作为创作题材,创作出了众多精美的剪纸作品。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龙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到血肉相连的民族文化精神。
(庆阳融媒记者孙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