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凉粉鱼 2024年07月13日

□ 沈文炳

我的老家环县,有一道独特的美食,叫凉粉鱼。每到烈日炎炎的麦收季节,凉粉鱼就派上了大用场。

凉粉鱼是凉粉的另一形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祖辈们就懂得吃凉粉鱼消暑止渴、清热降火。炎夏来临之前,老家人用当地特产的荞麦,经石磨脱皮后,即变成白花花的荞糁子。用荞糁子做凉粉鱼,是上好的食材。

我吃过成都、贵州、西安等地的凉粉,这些地方的凉粉都是用各种豆粉做成的,看起来晶莹剔透、十分诱人,但与老家环县荞糁子做成的凉粉相比,不论是味道还是口感,都相差甚远。这不仅是食材上的不同,更主要是手工工艺上的差别。

老家人做凉粉时,先将荞糁子在清水中泡软,捞出后在案板上用器物反复碾压、搓擦,荞糁子就会变得细碎,成为有黏性的面团,然后将其放进盆子慢慢倒入清水反复揉捏搓洗,将面浆完全洗出来,再将洗好的面浆装进布袋挤压、过滤、入锅,用大火烧开,又改为温火边熬边不停地搅动,直至面浆成为糊状并不断泛出气泡,这时,凉粉就熟透可以出锅了。出锅后的凉粉糊糊可以平摊在木案上或装进碗盆之类的敞口容器中自然晾凉后食用。老家人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凉粉柔软滑溜,筋道有弹性,口感极好。如果配上油泼辣子、油泼蒜泥、油泼的鲜韭菜以及晒制的酱油、香醋和盐水等佐料,吃一口,酸辣爽口。而凉粉鱼则是凉粉糊糊出锅时,在盛有清水的盆子上面搭上一个漏勺,将凉粉糊糊“漏”进盆子的清水中,就成了拖着小尾巴的“小鱼儿”,老家人称之为“凉粉鱼”。小的时候,我家就有一个专门做凉粉鱼的葫芦漏勺,是祖父用烧红的铁火筷在半块大葫芦上烫出许多的窟窿做成的。凉粉鱼离不开酸汤,晶莹透亮的凉粉鱼在酸汤碗里,犹如鱼儿得水,筷子往往无法奏效,人们干脆端起碗,大口地喝,凉粉鱼就随波逐流进入肚子里。喝凉粉鱼一般不要过多的佐料,为了消暑止渴、降火解热,多以清淡为宜。

人们都知道,久病在床的人,食欲不振,吃东西恶心没胃口,唯独喝了凉粉鱼才感觉心里舒服。一个麦收季节,凉粉鱼是不可或缺的。晌午劳动回家,渴得嗓子直冒烟,喝上一大碗凉粉鱼,顿觉神清气爽、浑身舒坦。

又一个酷热的盛夏来临,我的眼前又浮现出老家人忙碌的景象,浮现出老家案桌上的大瓷盆里诱人的凉粉鱼,浮现出老家人端起大碗喝凉粉鱼那酣畅淋漓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