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田永昭)近年来,镇原县庙渠镇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逐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和模式,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变“方寸闲地”为“增收宝地”。
庙渠镇按照“小庭院、大文章,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收入”的工作思路和“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的要求,配套资金、消费、补贴等6条激励措施,通过订单生产、流转入股等,实现庭院经济与产业链有效联结。探索构建以黄花菜栽植为主,集畜禽养殖、果蔬种植、特色手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动员群众利用庄前屋后栽植李子、柿子、西梅等果树6000棵,间种大葱、辣椒、西红柿等蔬菜1250亩,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庙渠镇因地制宜,走“小规模、大群体”路子,改造废弃窑洞800多孔,饲养牛羊猪鸡,带动全镇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1.2万头和4万只,昔日的旧窑洞变成如今的“聚宝盆”。融合精品农业、特色观光、网红打卡等新业态,以境内碧波潭、慕塬人家等景点为依托,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庭院发展“一方菜园、一片果林、一窝家鸡、一间客房、一桌土饭”等“五个一”为主的民宿、采摘园和农家乐,吸引游客赏田园风光、品农家饭菜、住农家民宿、采水果野菜,让庭院经济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
近日,笔者走进庙渠镇常俭村村民杨青青家的晾晒场,只见1500多平方米的晾晒场上铺满了黄花菜,甚是壮观。“我们房前屋后共种植黄花菜12亩,我自己还建了一个收购点。现在正是采摘旺季,每天采摘量在1000斤左右,预计今年能收入15万元。”杨青青说。
庙渠镇常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广东介绍,今年以来,常俭村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揽,带动村民发展小菜园、小养殖、小黄花、小民宿、小特色及微花园、微果园、微车间、微作坊“五小四微”庭院经济,栽植黄花菜、红梅杏、色素辣椒等,富民强村动力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为了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庙渠镇对每户给予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补助,并落实小额信贷和产业贷款贴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镇村通过规范流转土地、协调解决用工、配套基础设施、提供金融信贷等方式为产业“能人”发展赋能,确保庭院有收益、能人得发展、群众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