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持续巩固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成效,全市126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实现生活垃圾“户分类、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实现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乡村组三级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资源化处理覆盖率87.5%。
坚持以线带面、层级延伸的工作思路,以境内6条市级和36条县(区)级农村风貌提升示范线为主,全面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市累计建成“一村万树”工程达标村720个,栽植各类苗木1680.51万株。
突出育治融合
乡村治理日趋成熟
我市大力推进“强乡富村”农村党建融合行动,以村级党组织为阵地,以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核心,全市打造村级“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960个,科学规范划分农村网格2348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348名,开展结对关爱1.1万人次,常态化开展服务,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聚焦农村熟人社会肌理,以自治为基本框架,以法治为主要手段,以德治为广泛约束,探索建立“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模式,综合运用“讲、树、帮、乐、移”五种方式,探索形成庆城县“361”乡村治理、环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135”模式、正宁县“道德银行”“积分超市”等具有庆阳乡土气息的清单制、积分制管理模式,镇原县平泉镇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全面实施思想教育铸魂、文化利民惠民、文化传承发展、乡风文明提升、网络文化建设、文化人才培育六大工程,全市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52个,成立市县乡(镇)乡贤文化研究会123个,成立志愿服务队2082个,注册志愿者24.25万人,1261个行政村普遍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了村规民约,持续巩固拓展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