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开学在即 如何帮助孩子“收心” 2024年08月23日

庆阳融媒记者 张静

新学期近在眼前,不少学生还沉浸在假期氛围,有的和被窝难舍难分,有的和手机形影不离……孩子的这些症状让一些家长不免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如何让孩子调整好状态,做好开学前的准备,迎接新学期?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和心理辅导员,为家长“支招”,帮学生调整状态,及时预防“开学综合征”。

家长以身作则 示范引领很重要

“孩子今年上初中,整个假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玩耍状态。”初一新生家长王女士说,孩子成绩一直比较理想,今年是小学毕业季,没有暑假作业,所以假期没有太多干预。“临近开学,看着孩子依然玩心不减,心里很是着急。”

开学收心,找回学习状态,家长干预引领很重要。庆阳一中教师包晓霞说,在开学前帮学生调整生物钟非常必要。作为家长,对孩子生物钟的调整要起到督促的作用。近期,应该依照开学后的作息时间,有计划地调整孩子的起居,向开学后的节奏逐渐过渡,让孩子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尽量不要组织太多的娱乐活动,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循序渐进地回归日常状态。

家长也应提前调整自身状态,通过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总结假期收获等方式,从心理上告诫孩子“新学期真的要来了”。“需要强调的是,家长的表现对于学生状态的调整和提升尤为重要。”包晓霞说。

一个假期的分离,也让同学之间变得陌生和疏远。包晓霞建议,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提前联系一下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表达对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孩子提前进入在校学习状态。

先人一步 制定学习计划很必要

“面临新学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准备必要的学习用具。”西峰区向阳小学教师王丹建议,家长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孩子制订学习进步奖励政策,让孩子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王丹表示,对于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情况,家长需要与孩子认真沟通,进行“约法三章”。比如开学后周内上学期间,非学业问题尽量不使用手机,周末假期使用手机不超过两小时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带孩子走进图书馆和书店,为孩子购买一些必要的工具书和教辅资料等,让孩子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尽量减少用手机上网查询的时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制定一个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或者开始预习新学期的知识内容。把新学期的学习任务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后,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奖励,激励孩子保持学习的动力。家长也要不断寻找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更高的视野和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长。

“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聊一聊,包括新学期的期待和憧憬,家庭的出行计划等等。”王丹建议,家长不要过分关注学业成绩,而是要保证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学习上更多地选择信任老师,跟老师保持积极沟通,全方位守护孩子的发展。

正确引导 调整情绪状态很紧要

提起上学,一些孩子会出现情绪低落、心烦意乱、逃避逆反、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开学综合征”。团结小学心理辅导员李老师说,临近开学,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和朋友一起组成“收心营”,及时查缺补漏,交流假期生活心得,规划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为孩子营造环境,调整好情绪。同时,家长还应该及时发现、积极鼓励孩子的亮点行为,引导孩子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在适度预习中提高专注力和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健康方面,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否认孩子的表现,或只是给建议甚至旁观,而应充分给予孩子理解和表达情绪的空间,让孩子觉得他们不是独自承担烦恼。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辅助孩子从各方面逐渐适应开学节奏。比如引导孩子关注新学期的期待,如可以见到更多的朋友、参加集体活动等,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并进入正常上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