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组经典民歌——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 2024年08月29日

在20世纪40年代,有三首诞生于庆阳革命老区的民歌唱遍祖国大地,它们就是《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和《军民大生产》。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的作者是环县农民孙万福。他1883年生于环县曲子镇刘旗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孙万福丧失了读书的机会。但他天资聪颖,还能即景吟唱,在火热的生产劳动中,他始终倾心于诗歌创作,在当时的《解放日报》和《陇东报》上发表的就有20多篇。1943年3月,他组织了全县第一个变工队,增开荒地400余亩,多产粮60余石。1943年11月,孙万福荣获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称号,光荣地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召开的劳动英雄大会。12月9日,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劳动英雄,毛主席与孙万福等劳动英雄亲切谈话,孙万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即兴歌唱:“高楼万丈呀平地起,盘龙卧虎呀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对这位农民的天才和气质大为惊叹!与会代表也都称他为“农民诗人”。后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经作家贺敬之修改润色,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从此,这首优秀的民歌在整个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直至今日,仍久唱不衰。

《绣金匾》

《绣金匾》的作者是解放区新正县(今正宁县)的农民汪庭有。他生于1936年前后,从国统区逃到解放区新正县定居,是马栏区方圆小有名气的巧木匠。边区的种种新气象,让他对生活充满激情,编出了许多优秀民歌。

为了表达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激之情,汪庭有采用陇东人民喜闻乐见的《绣荷包》曲调,编出长达10段80句的优秀颂歌。新的《绣荷包》,描绘出了一幅边区党政军民同心同德、各项建设事业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很快在解放区传唱开来。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