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郭桂梅
没精打采、心情低落、情绪波动……进入冬季,随着气温越来越低,不少人会容易疲倦,严重的会有一些心理变化,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甚至还会有身体的不适症状,心悸心慌、失眠等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疾病容易复发或加重,需要格外小心。
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能健康、平安过冬呢?
“精神心理疾病,只要有易感体质、易感心理素质、诱发因素,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发病、患病、加重。但是,精神心理健康与季节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好多精神疾病在冬季易发生、易复发、易加重。”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促进会精神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袁岳鹏说,“差不多有60%的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尤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木僵型、双相障碍的抑郁型患者,在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
袁岳鹏解释,各种精神心理疾病在冬季容易高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现代医学来讲,精神心理疾病的病因是大脑内影响情绪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Y-氨基丁酸四种神经递质失调引起的。其次,调节我们身体的,除了神经和神经递质以外,还有激素。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和应激反应等主要生物学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动物研究中发现,激素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模式,随不同季节上下波动。与其他动物一样,人类的基本生物功能可能也会随季节变化。另外,从中医角度讲,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也有四季,跟自然界的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相适应。冬季属阴,阳气内藏,万物收敛闭藏,人体亦随之进入一种“收藏”状态。阳气是人体活力、积极向上的能量源泉,当阳气收敛时,人们往往感到精力不如春夏旺盛,容易产生疲惫感和情绪低落。寒冷的气候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这直接影响到心神,使得人容易出现心情抑郁、思维迟缓等情绪问题。
“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多,患病人群波及各个年龄段,有一些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袁岳鹏说道。比如,有些人对事业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由于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现实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溺爱独生子女,也是诱发心理疾病的一大原因。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还有一种情况很普遍,就是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了解到精神心理疾病为什么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有哪些诱发因素,可以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做好自我调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顺应自然,保持平衡。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度过一年四季。冬季,天寒地冻,生机潜伏,阳气内藏,是万物蛰藏的时令。人体与万物一样,要顺应冬季的气候特点,各种生命活动都要有所潜藏。可以减少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正气得到补充和储藏,为来年的新生增添精气神和能量。但是,这不是说让大家停止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是要坚持。通过体育锻炼能调整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减轻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且适当运动能提高大脑内啡肽的浓度,让人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
冬季起居,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
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从中医角度讲,通过晒太阳可以补充阳气,让我们精力更加充沛。从现代医学讲,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调节中枢神经,从而使人体感到舒展而舒适。阳光和褪黑激素有密切的关系。阳光照射多,就能抑制褪黑激素在白天的释放,从而促进褪黑激素在夜里释放,安枕的比例会大大提高。如果白天缺乏阳光照射,褪黑激素偏高会导致人情绪低落、疲倦。
对于已经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冬季是一个高危季节,为防止疾病复发和加重,应该及时寻找专业医生来帮忙。任何疾病都有发展的规律,精神心理疾病也不例外,精神心理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摸清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需求—斗争—奖赏,这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负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袁岳鹏分析道,“比如说,有抑郁倾向的人,属于无主导需求。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某种目标得以实现或换了新环境后,患者没有了能提起斗争的兴趣和热情,迷失了斗争的方向。有躁狂倾向的患者,他有主导需求,但是斗争的方向有问题,他斗争的方向、方式方法与世俗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他盲目地去斗争、违拗、偏执,结果肯定是不好的。有神经质倾向的患者,他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对于心理疾病的预防,根据不同人群,我们会给出不同的建议。”
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人们的心理也正经历着一年当中最脆弱的阶段,需要格外呵护。有句话说得好:“任凭世间沧桑变,我心平静身体健。”平和心态、科学预防,让温暖的阳光时刻都能照进每个人的心里,伴随大家健康、平安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