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李云
近年来,庆城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以前每年的春秋季,经常刮沙尘暴。如今,庆城的环境很好,空气很清新,天也很蓝,街道路边的卫生也干净了,生活在这个小城市,我觉得很舒心。”说起如今的生活环境变化,庆城县居民张丽琴赞叹不已。
曾几何时,庆城县夏天少见蓝天,冬天少见太阳,空气环境质量堪忧。如今,“庆城蓝”成为市民朋友圈的“常客”。近年来,庆城县通过清洁能源改造、扬尘管控、工业废气治理等举措,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9天,优良率93.9%,PM2.5浓度连续5年下降,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城区餐饮油烟净化率达89.6%,燃煤小锅炉全面淘汰,清洁取暖覆盖1.6万余户,昔日的“灰头土脸”被“碧空如洗”取代。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蜿蜒千里的马莲河是庆阳人的母亲河,哺育了庆阳人的成长。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如今的马莲河庆城段,每逢春夏,河道两岸山青水绿,置身其中,人的心情都变好了。”说起家门口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土生土长的庆城县居民韩先生很高兴。
马莲河作为庆城的“生命之河”,曾因工业污染与生态退化面临危机。近年来,庆城县大力推动马莲河、蒲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了一批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保护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投资3.1亿元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新建护岸工程13.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敷设管网86.3公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通过“双河长制”与立法保护,马莲河店子坪等省市控断面水质连续3年优于考核目标,优良比例达100%。
经迎凤桥,观柔远河东岸,药王洞养生小镇芳容端庄,霓虹炫目,笑迎八方来客,玻璃栈道、人民公社、斗拱绣楼、镖局酒坊、千佛崖、影视城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都得益于庆城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如今的庆城大地,绿色成为那一抹最耀眼、最动人的色彩。
近年来,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难题,庆城县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引领,累计造林109.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8.45%提升至23.46%,植被覆盖率达79%。同步推进“固沟保塬”与坡耕地治理,建成淤地坝22座,治理水土流失310平方公里,形成“山、水、城、林”融合的生态屏障。
玄马镇柏树村等美丽乡村示范点,以绿树白墙、田园采摘为特色,成为生态旅游新名片。“现在,村里的林业产业蓬勃发展,我们老两口除了种地的收入,每年还有2万多元的务工收入,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玄马镇柏树村村民刘玉德说,今后,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春天忙播种、夏天忙采摘、秋天忙收割、冬天护林防火。
庆城县从立法划定生态红线到建立“三级河长制”,从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到公众参与机制完善,庆城县构建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共治”的生态治理体系。2024年,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98项问题整改完成91项,办结群众信访128件,生态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度显著提升。
严格落实“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措施,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争取省级投资40余万元,在周祖陵景区、蔡口集林场等重点林区设立森林草原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4处。利用多种媒介宣传防火常识,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开展火险督查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和林草资源安全。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开展植物检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和草原病虫害调查等工作。进行现场检疫121次、检疫苗木74.8万株,督查检查涉木企业29家,完成松材线虫病春秋季普查,对庆城镇教子川1000亩油松林松针小卷蛾病虫害进行防治,降低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从“黄土旱塬”到“陇上江南”,庆城县的生态蝶变印证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理。将来,这座古城将继续以“绿”为笔,绘就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可持续发展画卷,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庆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