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庆阳融媒见习记者慕雅丽)“委员工作室提质增效,界别委员纾困解难”专项活动启动以来,环县政协以建强委员工作室为核心载体,充分激活政协界别优势与委员主体作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深度融合,确保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
为夯实履职根基、强化履职合力,环县政协着眼健全委员工作室运行机制,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包联指导、办公室及各专委会对口联系的常态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遵循“突出界别、兼顾专业、便于组织”的原则,将194名政协委员编入12个界别委员工作室,同步建立界别群众代表信息库,形成“责任闭环、群众参与、持续跟进”落实机制;构建立体化联动体系,纵向衔接省、市政协委员参与调研促进实践创新,横向整合跨界别优势资源强化协同,内外联动建立“界别召集人轮值”“履职成果联合评议”机制,以联合座谈、课题共研等方式实现政协履职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
依托界别特色,委员们深入一线,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社情民意“收集站”功能。今年以来,各界别委员工作室提出集体提案27件、立案12件;收集社情民意80余条,上报20余篇,多条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作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各委员工作室设立“委员接待日”,推行轮值接访。部分委员工作室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协同政法部门为县内5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解决群众问题300余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余件;有的委员工作室探索实践民事民提、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四民议事工作法”,设立“兴隆说和室”,累计开展协商议事40余次,化解纠纷26起;农业农村界委员工作室开展新型农民培养和劳动技能培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动力。
在凝聚共识方面,委员工作室持续拓展群众联系新阵地。工青妇界别联组委员工作室联动县人社局、妇联等单位,为待业妇女提供技能培训与岗位对接,扎实做好困境妇女儿童关爱工作;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工作室,深入民族村开展义诊活动,增强群众健康防护意识,以惠民举措促进团结;文艺界委员工作室联合文旅部门和非遗传承人,举办“送文史资料进乡村、进学校、进图书馆”“礼承宋韵·非遗启志——环县宋制成长礼”等活动,推动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化。
今后,环县政协将持续深化委员工作室建设,拓展“服务为民”内涵,完善联动机制,强化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对接,推动意见建议落地生根,让政协履职成果更多惠及界别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