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刘宏涛
五年奋楫争先,五载沧海桑田。“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建设“新时代革命老区综合交通运输先行示范市”为统领,有效构建起覆盖更广、品质更高、支撑更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革命老区的厚重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立体交通画卷,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战略引领
立体交通网络实现历史性跨越
5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初步适应”再到“适度超前”的重大转变。2021年12月31日,市政府与省交通运输厅成功签署《“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省市共建协议》,将总投资1503亿元、总里程1.29万公里的48个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共建盘子,确立了“四纵三横三环+十二出口+两大枢纽”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主骨架。
高速公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G69甜水堡至永和段高速公路于2021年全线通车,成为横贯庆阳东西的交通大动脉;G244打扮梁至庆城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华池县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G309线合水至西峰段和G244线庆阳过境段项目探索出“省市共建、地方主导”新模式,创造了备受行业关注的“庆阳速度”。
普通干线公路网更加便捷畅通。二车公路建成通车,G211、G244、G341等国道部分路段完成提质改造,G671合水至华池公路、G327宁县至镇原段公路等一批新项目加快建设,有效加密和优化了路网等级结构。
“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卓著。5年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建成通自然村组硬化路4108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从“十三五”末的不足80%提升至89.9%,惠及546个自然村、1.6万户群众出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3个,形成了“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农村公路新风貌。
民航铁路运输网络日趋完善。庆阳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航线网络新增、加密至北京、上海、深圳等10余个重点城市,年旅客吞吐量从“十三五”末的29.4万人次攀升至“十四五”末的70万人次。银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庆阳迈入“高铁时代”,2024年铁路发送旅客量达580万人次,是2023年的近六倍。平庆铁路开工建设,“公铁空”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具雏形。
项目驱动
有效投资“压舱石”作用充分彰显
“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超430亿元,投资规模持续位居全省市州前列。2021年完成102.45亿元,占省列计划的114.3%;2022年完成90.52亿元,位列全省第一;2023年完成105.2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完成65.55亿元,约占全省总投资的六分之一,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项目推进机制高效有力。建立健全“周分析、旬调度、月通报”工作调度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包抓责任制;针对G309西合公路、G244庆阳过境段等标志性工程,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成功破解上百个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难题,创造了项目前期工作比同类项目快两年的“庆阳速度”。
融资模式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探索出“金融基金+专项债券+车购税补助+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模式,为西合、东绕城项目成功争取农发基础设施基金13.41亿元、专项债券32.93亿元,预计可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超过35亿元,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