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海哨
假期将至,我依旧像往常一样,开始规划假期的行程。是去北国观赏秋林染霜,还是前往江南聆听流水绕桥?是闯荡异域感受文化碰撞,还是探寻本土深挖人文底蕴?小红书与携程的推送精准而密集,全世界的风景仿佛在屏幕前招手。
曾经的我对旅行有一种执念,似乎不把每分每秒都安排妥当,旅行就会失去意义。这种对“完美旅行”的执念,在毕业后的吴哥窟之行达到极致。那年与好友前往吴哥窟,只因《花样年华》与《古墓丽影》中的镜头触动心弦,便提前半年开启“备战模式”。机票酒店预订只是开端,每天下班后,我们在优酷上观看蒋勋的《吴哥之美》,笔记记了厚厚一本;孤独星球出版社的《柬埔寨》被翻得卷了边,连小众景点的历史背景都要用放大镜逐字细读;天涯论坛、马蜂窝的旅游帖子几乎都读了一遍,最终整理出的攻略,详细到每个景点的最佳观赏时间、观赏角度等。出发前,吴哥窟的日出、巴肯山的日落,早已在我们脑海中“预演”了无数次。那时的我坚信,只有将规划做到极致,才能不辜负每一段旅程。
然而,当我带着孩子踏上亲子旅行的路,这份执念却被一次次打破。最初带娃出行,我依旧延续着“完美旅行”的思路——提前查好景点开放时间,算好交通衔接,总想把最美的风景一一呈现在他眼前。但现实却总在不经意间“拆台”,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我不得不学会放下紧绷的神经。
记得一次带儿子去西湖,我特意选了盛夏荷花盛放的时节,满心期待地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可到了曲院风荷,他的目光却完全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湖面上几只悠闲游荡的水鸭,成了他眼中最有趣的风景。看着水鸭把头扎进水里,只露出胖乎乎的屁股和扑腾的脚蹼,他笑得前仰后合,一路追着水鸭跑,把大片的荷花远远抛在身后。我攥着精心准备的“赏荷攻略”,站在原地有些无奈,却又忍不住被他的快乐感染。那一天,我们没按计划赏荷,却在追着水鸭的脚步里,收获了意料之外的轻松与笑声。
还有一次去气象博物馆,路上偶然路过一家社区书院。青瓦白墙的小院透着古朴,推门进去,不大的空间里摆满了少儿绘本。儿子一看见书架,就像被磁石吸引,径直跑过去拿起一本,坐在窗边的小椅子上读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连翻书的动作都透着专注。我原本紧绷的神经突然松弛下来——比起按计划去博物馆,此刻他沉浸在书里的模样,不是更动人的风景吗?那天,我们干脆取消了博物馆行程,在书院里待了一下午。
一次次被打乱的计划,渐渐磨平了我对“完美旅行”的执念。我开始明白,旅行从来不是一场按部就班的“任务”,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反而藏着最珍贵的美好。不再执着于赶景点、卡时间,反而能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也能重新找回自己旅行的初心。
如今再规划旅行,我会把攻略做得简单些,留出更多空白给“意外”。与儿子一起旅行,让我重新理解了旅行的意义:旅行不是为了完成一份完美的“打卡清单”,而是在未知的际遇里,和重要的人一起,感受当下的每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