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西峰区解放路街道

“1331”模式激发为民服务内生动力

通讯员 高卓娅

利用广场小游园举办“经典不褪色 红歌献给党”活动,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走到台前,同唱红歌;举办“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街道”暨“重走百年‘长征路’党史悦分享”活动;在辖区设立“法官联系点”,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峰区解放路街道按照区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紧扣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线,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的基础上,在“活”字上狠下功夫,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鲜活的载体,以办实事解难题为着力点,创新开展了以“1331”模式(夯实党史学习教育基础,强化“网格化+信息化”、共驻共建、社会组织3项支撑,开展红色公益、红色物业、红色调解3项服务,举办首届社区邻里文化节)为主要内容的“学史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力推进当前各项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紧扣“党建阵地‘活’起来、党建元素‘美’起来”的目标,指导各村、社区结合自身特色亮点,着力打造凸显红色元素的“党建长廊”“党建广场”等阵地。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收集整理辖区内小区英模、身边好人、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人物事例,举办“身边人物展”,着力在居民群众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康寿路社区建成“红色精神”宣传长廊,收集辖区庞玉、黄玉清、于甲庆等优秀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相关活动展示宣传。

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网格化+信息化”治理充分融合,引导党员干部、网格长、网格员和楼栋长“学党史、悟初心、比奉献”,将70%的工作时间下沉至网格,全面巡查掌握辖区环境治理、“两违”建筑、安全隐患、环境保护等动态信息,及时通过“治理通”APP上报,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置发现的问题。目前,通过治理平台上报各类事件2361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9件,处置反馈“12345”工单87件,排查上报地质灾害隐患点5个,拆除“两违”建筑2宗1050平方米。推行“大党委”和“兼职委员”机制,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认真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通过联席会商、群众评议等措施,激发驻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积极主动性,统筹解决各类民生需求和难题。现开展共驻共建活动20余场(次),举办了“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街道”暨“重走百年‘长征路’党史悦分享”活动,27名党员干部分享党史学习教育收获。培育吸纳社会组织,按照“社区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专业团队运营、居民群众受益”的思路,壮大“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社会力量,采取引进一批、规范一批、成立一批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了服务群众作用。现有20余家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了《服务承诺书》,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余场(次)。

开展“红色公益”服务,依托“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全面收集整理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进行分类办理。对于街办社区无力解决的问题,设立“心愿墙”,将问题贴在“墙”上,引导“双报到”单位党组织进行认领帮办。对街道社区或党员个人能帮助解决的问题,由街道社区干部、在职党员、志愿者等进行认领解决。目前,正在全面收集各类诉求,已有5件心愿被认领,正在办理。开展“红色物业”服务,积极探索“党建+物业”工作模式,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服务机制,解决小区停车、用水用电、供暖等民生问题,提升物业小区治理实效。目前着力打造解放路社区和东大街社区“红色物业”示范点。开展“红色调解”服务,积极与区人民法院联系,在辖区3个村和6个社区设立了“法官联系点”,着力解决村、社调处矛盾纠纷不专业,居民群众遇事用法嫌麻烦的问题。各联系点工作全面开展,已帮助解决2件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

举办首届邻里文化节,各社区在小区楼院内开展“敲门认亲”“小区人物线上线下展”“邻里淘宝旧物互换”“小区运动会”“好歌大家唱”“舞蹈一起跳”“书画一起练”等邻里文化节系列活动,着力打破小区楼院中居民沟通壁垒,促进居民相互沟通、团结互助,将小区楼院打造成为像村庄一样的“熟人社会”,做到居民的事自己办,小区的事大家办,提升小区居民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营造“知足感恩,携手共建”的良好氛围。东大街社区率先在每周三、四、五下午,由辖区文艺团队带领,在小广场开展党员干部居民群众齐参与的唱红歌活动,让大家在唱响红色歌曲的过程中受教育、悟思想、厚植人民情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 2021-05-27 西峰区解放路街道 1 1 陇东报 content_4988.html 1 “1331”模式激发为民服务内生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