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杨光的抗大生活

本报记者 尚倩

1943年7月,1000多名学员从晋察冀边区回到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后奉命前往华池县豹子川,被编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七分校二大队。其中,8队有一个叫杨光的学员,在抗大七分校的生产生活故事,让学员们津津乐道。

“杨光在抗大七分校的生活故事,让我坚信,幸福生活是用双手奋斗出来的……”南梁红色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常斌强说。

(一)合水买油

杨光所在的队伍到豹子川后,同学们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繁重的劳动建校中去,有的搭窝棚,有的挖窑洞,有的开荒,有的砍木料,有的背粮、割草,每天的劳动时间超过12个小时。

当时,吃油是最大的问题。全队100多人,只有半斤油,炊事班长每次炒菜,都只用半个洋芋沾点油擦擦锅,重病号才能在菜里滴上一两滴油。为了解决缺油的问题,队上决定派人出去买油回来,经过再三考虑,买油的任务就落到了杨光和另外两位同学身上。

听说是去买油,大家心里都很高兴。经过两天的跋涉,杨光一行3人赶到了合水县城。当时正值国民党当局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军民生活异常艰难,杨光跑了许多商店和机关,1斤油也没买到。

经过反复商量,杨光等人决定深入到城郊每一户群众家中,向他们耐心地说明情况,动员群众把自己家里的油卖给他们。

第二天一大早,杨光等人就分头出发,挨家挨户地说明情况,进行动员。一位老大娘得知了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把藏在水缸后以备急用的油一滴不剩倒给了杨光等人,给她钱,她说啥也不要。一位伤残的老大爷,听说子弟兵没有油吃,马上把家里留给自己的半碗油全部倒给了他们。

就这样经过一天的奔波,杨光等人凑了近5斤油。看着这一罐黄澄澄的油,杨光说:“这每一滴油,都凝结着陇东分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包含着边区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比金子还要宝贵,我们一定要把它安全带回豹子川。”

(二)烧木炭

1943年秋天,杨光所在班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到山里去烧木炭。这可是个艰巨的工作,劳动强度大不说,最难办的是木炭该怎么烧,全班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怎么干。

当时,二大队专门办了一个烧木炭训练班,8队决定让杨光去学习,其他同志进山选点。杨光学习完的当天晚上就进了山,本来打算第二天给大家传达技术,可是大家说什么也不干,非要马上传达不可。杨光只好连夜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烧木炭的各项技术要领。

随后,大家研究决定,由班长陈义负责全面领导,杨光负责技术指导,年小体弱的邢培林给大家做饭。全班分成3个战斗小组,各组从选点、挖窑、砍树、装窑、点火、封窑、出炭一管到底。同时,各组相互竞赛,看谁烧的炭数量多、质量好。

经过几天的苦战,烧木炭的窑挖好了,第一批木材总算打好了,杨光和同班组成员逐个进行了检查,才开始装窑、点火。杨光回忆道:“所有的窑都点着火以后,我不敢有一丝马虎,挨个检查燃烧情况,晚饭后大家都休息了,我和班长又回到窑上查看情况。”

烧木炭最艰苦的是出窑,这时火虽然灭了,但窑里的温度非常高。杨光他们只得脱光衣服,身上浇上冷水往窑里爬,一根一根往外递木炭。用不了几分钟,就全身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双手烫得无法下手,这时就得赶快换人。

劳动是艰苦的,成果是喜人的。当杨光等人把第一窑木炭送回队上时,立刻受到了队长、指导员的表扬。大家的劳动劲头更足了,仅用了40天就完成了烧木炭3万斤的任务。

(三)争当生产突击手

1944年,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开荒种地,解决吃粮问题。因为杨光的身体比较瘦弱,队上分配他负责量地,每天把大家开的荒地,一块一块量出來、计算好,按时上报、公布。

为庆祝这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大队组织开荒突击周,每人一把镢头,每天至少开荒1亩,一连突击7天,谁完成任务,谁就能当突击手。杨光也很想当突击手,便前去请求队长让自己参加开荒。在杨光的再三要求下,队长终于同意了。

4月30日晚上,杨光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杨光赶快穿好衣服,轻手轻脚出了门,谁知院子里早已是人来人往。杨光跟着人群,拼命往山上爬。谁知到山上一试,大家心里就凉了半截。豹子川昼夜温差大,虽然已快到五月,但晚上气温依然在零下,地表还有冻土,要等10点以后,地才能消融。

挖总比等强,杨光选好一块地挖了起来。这一天,杨光干劲十足,可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一测量,才挖了九分多地,开荒1亩的任务没有完成。他不管队长下工的催促声,埋头一个劲地挖,直到完成任务才下山。

这一夜,挖地效率为什么低的问题困扰着杨光。直到第二天劳动休息的时候,三排长田博良看了杨光开的地,纠正了杨光挖地的动作,让杨光挖地的效率一下提高了。

经过两天的劳动,到了第三天,杨光的体力明显下降了,两条胳膊又酸又困,地也好像变硬了,镢头也更沉了,没挖几下,全身就冒虚汗。这一天,杨光挖得地很少,但他熬过了最艰难的体力关。从第四天起,杨光的体力越来越好,地挖得一天比一天多,最后一天,太阳没有落山杨光就收了工。

杨光所在的队的70多个人参加开荒突击,最后总结时,杨光和多数学员一样,当上了开荒突击手。

--> 2021-07-15 尚倩 1 1 陇东报 content_7128.html 1 杨光的抗大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