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军人本色 风雨见证

——市红十字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赴河南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 刘萍凝

7月18日至22日,河南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郑州、焦作、新乡、洛阳等地相继出现特大暴雨,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7月23日晚,由庆阳市红十字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4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赶赴河南,开展救援。

队长祁峰告诉记者,出发前,服务队收到了我市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包括救援车辆3台、救护车1台和价值2万多元的纯净水、凉茶、方便面、手电筒、矿灯等物资。带着这些物资,志愿者们在夜色中前往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参与救援。

志愿服务队队员杨晨退伍后成为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7月23日,他刚刚从西安出差回到西峰,半夜看到祁峰发的消息后,没有犹豫,立即打电话请求一起支援。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志愿服务队队员到达灾区。到达后他们立即与新乡市应急管理局、卫辉市政府办、卫辉市扶贫办等单位进行对接,重整救援团队、组织救援物资。这时志愿服务队的救援人员增至17人,救援车辆增至11辆,包括货车7辆、救护车1辆、轿车1辆、商务车1辆、越野车1辆,救援物资价值约4.15万元。

“一片汪洋”,这是志愿服务队队员到达灾区后的第一感受。城市淹没在水中,分不清道路,已经有包括“蓝天救援队”在内的多个专业救援队展开救援。

“我们志愿服务队按照当地防汛指挥部门的安排,投入卫辉市城市灾区深水区救援工作中,主要负责疏通城市要道及十字路口的救援车辆和装备车辆,协助专业救援队疏散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祁峰说。

救援第二天,志愿服务队接到的命令是将卫辉市一家附属医院的重症病人转移到安全区。这些病人的情况都比较特殊,有的正在吸氧,有的身上插着导尿管、引流管等,无法适应担架,在这种情况下,志愿服务队的小伙子们通过抱和背,或者两个人抬的方式组成人力担架,将病人们一个一个转移出去。在转移过程中,一名孕妇羊水破了即将临盆,志愿服务队队员临危不乱,一直守在身边,直到救护车赶到才离开……

在开展救援四五天的时间里,市红十字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14名志愿者协调皮划艇、冲锋舟90余艇(次),从水上救援设备接力转移18车1000多名群众到安全区域。

7月28日,当地气象局预报,河南部分地区将再降大雨,当地指挥部要求民间救援队全部撤离。“虽然我们是去救援,但我们始终能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和关心。”这是队员们参加救援的普遍感受。

在卫辉市救援指挥中心,有一名退伍军人虽然家里遭受灾难,但他却顾不上家里,而是坚持为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做饭,希望大家在忙碌之余有一口热饭菜吃。同样,当地的老百姓随时随地询问救援人员是否需要补充水或食物,他们在一旁默默守护。晚上,志愿服务队队员住在当地的旅馆,旅馆老板不但不收取住宿费,还早早起床做好早餐,中午做好饭菜给大家带过去补充体力。短短几天时间,当地的老百姓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结下了深厚情谊。

“公益事业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如果遇到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要求我们平时做好人员的专业培训,有装备、有制度、有纪律。”祁峰告诉记者,这也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下一步开展定向服务的发展方向。

如果说这支志愿服务队和其他服务队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们曾经都是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使命感让他们在灾难面前冲在第一线。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由44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向市委市政府、西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上交请战书,得到批准后,立即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请战,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救援!”这是市红十字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他们随时准备着。

--> 2021-08-10 刘萍凝 ——市红十字会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赴河南救灾纪实 1 1 陇东报 content_8081.html 1 军人本色 风雨见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