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封康康 通讯员 谷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2021年1月,随着寒假的到来,一个学期宣告结束。而对于华池县元城小学的老教师杨文祥来说,则意味着40年职业生涯的结束。在退休欢送会上,他曾经的学生、现在的同事李燕妮唱起这首歌时,在场的许多老师都掉下了眼泪。
“杨老师,你在我心里就像父亲一样,我舍不得你离开……”“杨老师,你退休了,我的烧水壶坏了下次找谁修呀?”同事们围在杨文祥的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40年的光阴匆匆而过,杨文祥望着学校宽阔的操场和漂亮的教学楼,回想起40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初来学校的样子。
1981年8月,杨文祥从镇原师范毕业后分配至华池县元城小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数学老师。他背着铺盖从家里步行到山下,在山下的亲戚家住了一晚才赶上第二天早晨6点的大巴车,一路摇摇晃晃、颠簸前行,途中转了两次车,直到晚上才到达他要工作的地方。那时候学校只有三排平房,连院墙都没有。
由于离家远,学期内杨文祥的周末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教学工作和学生身上。备课、上课、测试、辅导、批改作业,总有忙不完的事。
女儿出生时,正值学期末。杨文祥不仅要承担全校的试卷起草、印刷工作,还被抽调至县教育局负责全县小学升初中数学试卷的编写工作。当时的试卷需要用蜡纸刻写、手工油印,杨文祥忙得不可开交,无法抽身回去看望分娩的妻子和初生的女儿。后来,在父母病重之时,他也因为工作无法在床前侍奉。这些事情都成了他内心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的生活老师,他中等个头,总是穿着干净朴素的衣服,体型由于太过消瘦,从远处看像一棵干枯的古树,头顶有点‘地中海’,浓密的眉毛,弯弯的眼睛,笑起来很慈祥……”这是元城小学五年级学生鲁振兴在他题为《我的漫画老师》的作文里,对杨文祥的刻画。2009年开始,杨文祥不光要负责教学工作,还成了孩子们的生活老师。从此之后,他便成了这些住校学生的大家长。这些孩子大多离家远、年龄小,他监督孩子们吃饭、睡觉,督促他们养成作息规律、勤俭节约、不挑吃穿的好习惯。晚自习时间,他组织孩子们读书、打球、自习,在窗外,总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或朗朗书声。
和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文祥早就把学生们装进了心里。儿子结完婚的第二天,他就回到学校上班了,同事们惊讶地问:“老杨,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杨文祥说:“我放心不下那些住宿的娃娃们。”
在同事的印象中,杨文祥特别爱干净。下午饭后的空闲时间里,在学生食堂,总能看到他干瘦且略显佝偻的身影,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簸箕,清扫校园的角角落落。他还负责学生营养餐的管理,有七年基层小学校长工作经验的他把这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食品的采购、验收、入库账目清晰明了,餐食荤素搭配合理。
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从青春飞扬到退休还乡,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到天亮?有多少汗水播撒在课堂?如今,杨文祥的学生早已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他指导的年轻教师也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翻开杨文祥那一摞厚厚的荣誉证书,“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诸多荣誉称号,是他40年来辛勤工作、默默耕耘的见证,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回首40年的执教生涯,在平凡的岗位上,杨文祥犹如一支闪耀的烛火,用爱心、耐心、细心践行自己的教师使命,用知识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人民教师,如果说我此生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那就是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同行的认可、学生的尊敬。”杨文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