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艳 实习生 王华
日前,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红色印记”主题采访组来到合水太白镇采访,据陕甘红军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镇上还有老红军边金山的后代。
在太白镇街道的一个二层门店中,记者见到了边万榜老人,边万榜老人一家在镇上买了门面房,儿子在这里经商。他带领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太白镇牛车坡村王茂庄自然村的旧居。在这里,边万榜的爷爷边金山的遗像端正地摆在一孔窑洞的堂桌上,遗像上的边金山清癯俊朗、双目炯炯有神。边金山用过的马镫、马鞍家人都珍藏着,边万榜一边擦拭爷爷遗物上的灰尘,一边满怀深情地讲述着爷爷的故事。
1898年,边金山出生在陕西省横山县固城涧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丧父,自幼挑起家中生活的重担。1926年横山大旱,边金山全家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流落到合水县太白镇牛车坡村定居。
边金山儿时上过私塾,略识文断字,自幼为人耿直。官绅富豪的欺压、苦难生活的逼迫,使他从小就向往革命。
1930年10月,刘志丹等人在南梁一带创建革命武装,边金山积极响应。一次,他受刘志丹的委托,秘密护送一名游击队伤员去葫芦河崖寨石窟养伤,一路上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周密,敌人毫无察觉,得到了党组织的信赖。从此,边金山经常侦察敌情,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务。1933年边金山正式参加游击队,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爷爷从小爱打抱不平,向着群众说话,在群众当中的威信很高,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也得到了组织的信任。”边万榜说。
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成立,边金山当选为军事委员长。同年5月,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边金山任副主席(主席为刘志丹)。庆北办事处成立不久,边金山任庆北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主席。这一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与华池县、赤安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边金山当选为赤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创建南梁红色政权作出了贡献。
1936年下半年,党组织根据陕甘苏区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加强地方骨干力量,调边金山任华池县林锦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谈判,将正宁、合水、宁县、庆阳、镇原5县划为八路军募补区,边金山随八路军民运工作团来合水县二区八乡(盘马一带)搞民运工作。他不辞劳苦,四处奔走,扎根串联,发展了刘宗裕等一批共产党员。1937年3月,边金山调任合水县太白区抗敌后援会主任兼中共太白区委书记。1940年2月,合水县正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边金山任中共太白区委书记兼区长。期间他与秘书万青山一起开展工作,在1940年10月成功劝降了国民党太白镇联保主任黄有发,获得步枪32支、手枪1支及一批弹药。当时的中共合水县委书记朱敏说:“咱边区有两架山,一座叫边金山、一座叫万青山。”以后这个说法就在太白一带流传开来。
1941年5月,边金山调任合水县西华池市(乡级市)市长。在任6年,为市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此镇作为边区通往国统区贸易集散地,对边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1947年4月,他再次调任中共太白区委书记。
1949年7月底,陇东全境解放。8月,边金山调任庆阳专区合作办事处主任。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庆阳地区供销合作事业呕心沥血,1955年病逝。
“我们非常崇敬爷爷,边区的‘两架山’,其中一架就是我爷爷,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我们也为自己是革命后代而感到自豪。”边万榜说。
如今,边万榜的侄子、边金山的重孙边彩军担任牛车坡村党支部书记,他对记者说:“我自小是听着家里人讲太爷爷的故事长大的,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要把太爷爷边金山的红色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发展好本村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更好地服务于本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