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田永昭)初秋时节,走进镇原县太平镇大塬村,只见绿树成荫,极目远眺,民居建筑与原野田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近年来,镇原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巨大变化,大塬村的变化就是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2019年,太平镇搬迁了巴家咀水源保护地周边8个自然村315户1066名群众,并将6123.98亩坡耕地和5142.53亩滩涂地全部退耕,不但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也解决了周边3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
大塬村村民李鹏元就是这次搬迁出来的群众。他告诉笔者,以前他家住的是土坯房,做饭用的是柴火,为了省钱,农闲时砍柴刮草。搬迁后,家里人做饭基本上都用的是煤气,冬季有暖气,买个东西也比较方便。
近年来,大塬村把绿水青山逐渐变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靠山”,群众把“风景”变成了“产业”、将“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拓宽了增收渠道。村民任虎虎在绿树成荫的林下发展起了肉鸡养殖产业。
任虎虎指着树林下的鸡群高兴地说道:“搞林下养殖,饲料成本低,鸡在户外,草籽、虫子吃得比较多,林下养殖空气比较好,鸡的成活率也高了,一年的收入在15万左右。接下来我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
让环境变好,还要解决垃圾问题。大塬村早在几年前就认真处理好群众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围绕村庄、生产基地进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做到干净整洁。
“两山”理念的“初果”就让村民感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香甜”,如今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都积极参与到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中,太平镇森林覆盖率也从10年前的42%达到了如今的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