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恶意损坏共享单车情节严重或承担刑事责任

文/图 本报记者 米静

共享单车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随骑随走”的模式更是很大程度方便了群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新型出行工具。

但是,这些原本该被停放在路边,等待有需要的人使用的共享单车,有时却出现在了马路中央、草坪或者垃圾堆旁,有些共享单车“四肢不全、遍体鳞伤”,有的头盔绳子被剪掉拿走,车座椅被恶意划烂,二维码被喷漆……不仅影响共享单车的使用,也影响了庆阳的文明城市形象。

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8月23日上午,他去银行办理业务,之后着急回单位,一时之间打不到出租车,就在路边用手机扫码解锁了一辆美团共享单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张先生越骑越感到不对劲,他急忙下车查看,发现自己裤子已经湿了。“前夜刚下过雨,所以我扫码的时候还专门检查了,坐垫上没有水,仔细看了半天才发现座椅上有两个小洞,看上去像是人故意扎的。”张先生说,夜晚刚刚下过雨,水全部渗进座椅的海绵里,表面上看不出来啥,人坐上去水就会被压出来。“这已经算好的了,我发现有好多共享单车坐垫被小刀划烂,甚至有几辆单车坐垫里面的海绵直接都被掏空了。”张先生气愤地说。

“共享单车有时候被歪扭七八地停放在路边,没有放在台阶上专门划定的区域,有时候有的单车直接‘躺’在路边,甚至郊区农民的庄稼地里,不是缺把手,就是缺车篮。”正在停放单车的市民刘丽丽女士说,希望更多人心存爱惜,让共享单车更好地为我们的出行服务。

“共享单车因损坏而无法使用的情况非常普遍,有的车垫被划破,有的轮胎被割破、有的车锁被破坏……”“青桔”共享单车西峰区负责人表示,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增加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也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每个月公司都要为此支付大量的维修费。

“目前我们公司在西峰区投放车辆共计700多辆,每天因损坏回收的一般都在15辆左右,损坏部分主要是车座、刹车和头盔。”“美团出行”西峰区负责人朱先生介绍,目前为止,公司的故障车辆搜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户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发现故障,用手机APP向后台报故障,后台收到后派人去指定位置进行回收;另一种是路面摆放单车的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故障车辆,直接运回。“共享单车的索赔难度很大,因为不确定车辆损坏是一次形成还是多次形成,尤其是短时间之内可能经过多人使用,没有办法确认责任人到底是谁。”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自觉爱惜车辆,他们一旦发现有人恶意损坏单车,也将积极与警方联系,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对于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者,能否采取法律手段惩治?”就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甘肃凌东律师市区所律师李星星。李星星表示,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后果需视情况而定,如果数量较少、损失较少的话,破坏者将会受到治安处罚条例的惩处。如果损坏共享单车的数量比较多、财物数额大的话,将涉嫌刑事犯罪,罪名是故意损坏财物等,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李星星认为,共享单车的运营方应该密切与警方的联系,发现车辆被损坏,第一时间报警。公安机关也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蓄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依法查处,为共享单车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 2021-08-30 米静 1 1 陇东报 content_8727.html 1 恶意损坏共享单车情节严重或承担刑事责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