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这个中秋“羊”味足

本报记者 李文 通讯员 乔洁

今年的中秋佳节,对环县合道镇陈旗塬村村民袁胜伟一家来说,别有味道。不仅一家三代人团圆,还有自家烙制的月饼和超市里购买的月饼、水果等,而且这是他们第一次杀羊煮羊肉过中秋节。

过中秋节,杀只羊,怎么舍得?在袁胜伟看来,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他的羊存栏由起初的不到10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只,在羊产业的发展中,他不仅操办了儿子的婚事,还享受易地搬迁好政策,入住了新居,儿子购买了小汽车,家里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在一个月前,我将30只育肥羊卖给了中盛公司,收入4万多元,这过个中秋节,儿子孙子都回来了,一家团圆,杀个羊过节,值得!”袁胜伟高兴地说,“日子翻身这么快,全靠羊产业。”

今年56岁的袁胜伟从成家起就开始养羊,每年10多只的规模,收入仅够维持一家生计,心里总想致富,却不敢迈开步扩规模。2014年,袁胜伟本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可由于羊价下跌、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又一次放弃了。

2017年,环县招商引资引进中盛公司龙头企业,不仅办起了规模化屠宰厂,还在全县各个乡村遍地开花建起了合作社,袁胜伟养羊致富的希望来了。“县上铺开摊子发展羊产业,出台政策支持农户发展羊产业,我也要迎头赶上。”袁胜伟说。

说干就干,袁胜伟从中盛公司买回5只基础母羊,从农户手里再买回一些绵羊基础母羊,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棚圈紧张,他贷款扩建棚圈,草料短缺,他就近流转土地种植饲草。一年多时间,他家羊存栏超过200只,年收入超过15万元。袁胜伟说:“我养了半辈子羊,这是我赚得最多的一次。有了这一次,我发展羊产业的信心就更足了。”

2019年,袁胜伟在政府支持下,又购买了11只湖羊,新建1座标准化羊暖棚,目前,他家的羊存栏已超过400只,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羊明星户。说起未来的打算,袁胜伟信心很足:“我要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养羊技术,淘汰掉一些次类羊,扩繁优质湖羊,在饲喂技术、饲草料配方、疫病防治等方面,都要更科学,确保羊存栏稳定在500只左右,年出栏超过1000只,这样年纯利润能超过30万元了。”

中秋佳节,小康之路,袁胜伟一家在团圆中话增收、话发展,共同谋划着未来养羊致富的幸福路子。

--> 2021-09-21 1 1 陇东报 content_9436.html 1 这个中秋“羊”味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