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建强 通讯员孙海宁)秋日的清晨雾绕山头,走进宁县湘乐镇瓦窑村东庄组林麝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养殖厂房整齐划一,厂房内的林麝在静静觅食。
“2018年我们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在村上建办了庆阳唯一的一处林麝养殖基地,基地共流转贫困户荒坡地、复垦废旧庄基约80亩,目前林麝存栏达到72只。”庆阳协盈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刚介绍说,“每只公麝每年预计可产麝香10到20克,每克市场价500元;母麝每年产幼崽一只,每只能收入2万多元,预计每年一共能收入50多万元。”
养殖员陈存录说:“麝香是‘软黄金’,是名贵的药材,用途非常广泛,在中药中用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在西药中用来制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据了解,该养殖基地在建设之初,县、镇两级给了很大支持,除了多方争取政策和资金,还帮助架桥修路、配套基础设施、落实入股资金等,先后建成便民桥1座,配套修通道路5.2公里,配套通电设施3公里,新打深井1眼,安装太阳能路灯18盏,栽植行道绿化苗木2000余株,为林麝养殖奠定了基础。
为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更好地养殖林麝,王刚经常外出考察学习,多次参加市县有关产业发展的业务培训。他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春季,王刚从外地购进大叶蛋白桑苗3000多株,无偿发给当地13户群众栽植,并与群众按照每斤0.8元的价格签订鲜桑叶收购合同。合作社还从本村和邻村农户家里收购林麝饲料,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宁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调整特色产业结构,不断创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新路子,推进林麝养殖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方位拓展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