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传统老月饼 留住中秋味道

本报记者 徐雅荷 路世玲

月饼是中秋佳节市民必不可少的美食,更是团圆的象征。日前,记者走进西峰区后官寨镇联合村的孙彩玲家中,灶火噼啪作响、蒸锅热气腾腾,65岁的孙彩铃正和家人们揉面、捏面花、蒸月饼……

经过一夜的发酵,面粉和水达到了充分融合,揉好的面团松软且富有弹性。先把面做成大小不一的、带有花边的圆形面饼,之后将椒叶、姜黄、红糖、花生等不同食材依次放入面饼,层层叠加。

“三层、五层、七层都可以,最后在面层顶部加上不同图案的装饰,可以是花鸟鱼虫,也可以是人物。”说话间,孙彩玲已经就捏出了最后一个黄色的小金鱼,压嵌在“莲年有余”月饼的顶层,随后,将月饼送进了热气腾腾的蒸锅中。

大火蒸30分钟后,一个精美绚丽的庆阳传统老月饼便制作完成了。只见直径大约25厘米的月饼上,碧绿的莲叶和粉嫩的莲花摇曳多姿,几尾黄色的小鱼点缀其中。趁着热乎气儿,切一块送入口中,松软的面饼和着花椒叶的鲜香在口中绽开。

“黄色的面里加了南瓜、绿色的加了菠菜、紫色的是紫薯、粉色的是火龙果,在色彩丰富的基础上,保留了食材的口味,像这样的月饼,我每年中秋都要做七八个。”孙彩玲说。

活灵活现的各种面花,都是借助剪刀、梳子、镊子以及自制的压花纹的小工具制作而成。今年,孙彩玲在原来老月饼的基础上,还创新了几种花样,比如干骨梅、老鼠盗葡萄、孔雀戏牡丹等。

蒸完“大”月饼后,孙彩铃一家人又忙着烙起了“小”月饼,小鱼、小鸟,一朵花、一个寿桃,巴掌大小的烙月饼,馅料丰富,豆沙馅、五仁馅、黑糖花生馅……

“我做传统老月饼已经近四十年了。”孙彩铃说,庆阳传统老月饼,尽管没有精美的包装,也没有独特的材料,但正是因为它的家常、朴素、透着亲切,才让中秋的味道更浓。

--> 2021-09-21 徐雅荷,路世玲 1 1 陇东报 content_9460.html 1 传统老月饼 留住中秋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