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娜 通讯员 燕超
汛情就是“集结令”,险情就是“冲锋号”。近期,正宁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全县十个乡镇全部受灾。面对严峻的汛情,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汛为令、闻令而动,各级领导以上率下、全县党员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沉着应对 绷紧防汛“一根弦”
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全县领导干部放弃国庆休假,奔赴岗位、奋战一线,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全县防汛减灾工作紧急调度会议,于10月6日启动自然灾害Ⅲ级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乡镇、县直单位联村的防汛减灾工作机制。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落实“防、抢、撤”各项措施,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县级领导赶赴联系乡镇一线指挥调度,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落实联系包抓、人员转移、巡查监测等责任,对所辖范围内地质灾害点、河流等关键部位紧盯不放,指导党员干部开展滚动预测预警,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推动“防”“救”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正宁县10个乡镇组织人员对农户居住区、交通要道沿线、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排查,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员、责任、措施三个到位,对所有重点隐患点开展昼夜巡查、监测,确保出现险情迅速安全撤离。同时,各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坚守一线,排查隐患,详细掌握风险隐患点和村户情况,宣讲自然灾害应急知识,随时做好人员疏散、转移准备。
精准施策 保障群众“安全线”
汛情发生后,宫河镇300多名党员投身防汛救灾工作,利用电话、微信及发放告知书和走访入户等方式,第一时间传递雨情灾情预警信息,提高群众防范和自救意识。在各村组、农户家中、村主干道、田间地头,党员干部奋战在第一线,认真核查群众受灾情况,对道路、房屋、农村饮水工程、农作物等受灾受损情况进行拉网排查、细致核查并详细登记上报。
(下转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