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宁 县

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曹康 通讯员梁晓飞)从革命烈士陵园到中共邠宁支部旧址、王孝锡革命烈士纪念馆,从红色宣讲团到校园红色班,从媒体宣传到群众宣讲……今年以来,宁县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坚持传承与弘扬相结合,在追忆传统中激发斗志,努力将红色精神植根于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为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声音让革命英雄王孝锡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这是宁县宁江小学开展国旗下演讲活动的一个缩影。

宁江小学利用主题班会和“国旗下演讲”“红色故事大家讲”、红领巾校园广播等活动,把更多红色经典故事带给同学和老师,让广大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争做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文化和红色能量的传播者。“我觉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就应该把家乡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他们和我一起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宁江小学学生张家硕说。

中共邠宁支部的诞生地宁县太昌镇肖家村,在大力宣传红色精神的同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协调银行贷款、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中共邠宁支部旧址管理员李春年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前几年,因为家里缺乏劳动力,每年只能收入两万元,孩子上学的费用加上家里的日常花销,根本不够用。”李春年说,“近几年,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我养了30多只羊,还开了一家商店,一年下来净收入有四五万元。现在,两个孩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聊到如今的生活,李春年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村党支部积极带领村民传承革命遗志、弘扬红色精神,大力发展致富产业,改善基础条件。如今,全村瓜果药菜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牛羊猪兔养殖规模达15000多只,种养产业蓬勃发展,水电路网全面覆盖,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多元。”肖家村党支部书记田喜成说。

“宁县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县上以弘扬南梁精神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七进’活动为抓手,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深入基层开展党史宣传。同时,积极实施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展览提升工作,依托纪念馆这个红色教育阵地,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宁县的革命历史和王孝锡、任鼎昌、何万祥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使干部群众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自觉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宁县委党史办主任李新宁说。

--> 2021-10-17 宁 县 1 1 陇东报 content_10084.html 1 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