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雅荷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水果的消费需求也日益旺盛,特别是南方水果、进口水果颇受市民喜爱。但近日不少市民反映,西峰城区部分超市、鲜果店里的水果品质参差不齐,且价格、标签混乱,难以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前后相差20分钟,车厘子的价格就涨了20元。”市民巩女士告诉记者,12月5日,她来到华宇名城附近的一家鲜果店,得知车厘子每斤128元,现正在送货,马上就到店,巩女士决定等待选购。大约20分钟后,车厘子到货,但是价格比原来说好的每斤贵了20元。“店员说是因为这批车厘子的品质更好一些。”巩女士说。
“水果价格贵一点没有关系,关键是质量没有保障,产地也不明确。”市民高飞喜欢吃树莓和蓝莓,每月都要购买一些,但每次都是吃一半扔一半。
“在超市和鲜果店里,树莓和蓝莓都是用透明的塑料盒子装好,店员不让自己挑选,必须整盒购买。但是购买的整盒水果,每次都有大约1/4的果子不太新鲜。而且同样的包装,在这家店里的标签上写着产地‘海南’,到另外一家店就成了产地‘美国’。”高飞说。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日前记者对西峰城区部分超市、水果店进行了走访。
12月21日,在西峰城区某大型连锁超市,记者看到草莓、蓝莓、树莓等水果都是整盒售卖,不能打开挑选。而根据超市标签显示,产地为“云南”的树莓售价每盒19.8元,蓝莓售价为每盒10.8元,蓝莓盒子上的标签为纯英文,没有中文标识标签。记者询问超市工作人员蓝莓具体产地,该工作人员回答:“蓝莓是进口水果,具体产地不清楚。”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有通关检验证明或相关票据可以证实这些水果的具体产地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什么证明,自己对此不清楚。
随后,记者又前往西峰区朔州东路某鲜果店,发现店内的水果大多都没有写明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标签标识,而用保鲜膜封好的芒果、杨桃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斑点和软化。当记者询问水果的日期时,店员表示:“这些都是最近回来的新鲜水果,具体日期记不清了,但肯定就是这两天。”
那么,进口水果需要什么样的“身份证”,市民又该如何购买和挑选?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监管科科长刘建华介绍,目前我市市面上售卖的果蔬采取的是属地监管的方式。全市现有基层市场监管所126个,分布在各街道和乡镇,在日常监管中对市面上售卖的水果储存方式、进货资质、相关票据和标识标签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水果标识标签不规范,责令经营者下架整改。合格规范的标识标签应为中文,上面应标明水果产地、生产时间、储存条件、保质期等信息,进口水果还需写明进口日期,同时进口水果会有通关检验证明,而经营者所进购的水果也应有农产品合格证。
“消费者在选购水果时,要注意查看相应的标识标签,对于整盒售卖的水果,可以要求打开包装进行挑选,如果经营者无法提供规范的标识标签,请谨慎购买。如果购买到坏果,消费者有权要求更换,或者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投诉举报。”刘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