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白勇涛)近年来,镇原县太平镇创新“党建+”乡村治理模式,激活特色细胞,塑造个体品牌,逐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善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太平镇深入推进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工作任务落实,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12个,占比92.3%。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四议两公开”机制,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建设“村民微信群”,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以群众认同、参与、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建立新《村规民约》,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序良俗的约束力,带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由站着观望的“路人甲”,变为主动参与的“主力军”。同时,积极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打造了“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全省文明示范村”等一批先进村,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活力。
太平镇积极推行以党员为点、支部为线、党委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法律知识宣讲机制,深入开展了“法律九进”宣传活动,不断加大《乡村振兴促进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完善法律服务网络,健全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帮助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规范。按照健全矛盾纠纷“三早三联合”机制,对于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联合预防、联合排查、联合化解,全镇划分13个大网格和172个小网格,对网格内所驻单位、农户进行调查摸底,司法所、综治中心及时介入调解,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持续加强扫黑除恶、平安创建及禁毒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保障。
太平镇镇村两级党组织通过道德教化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公开承诺践诺,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弘扬正能量。创新提出“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20字评选标准,常态化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好妯娌”“好媳妇”评选活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14支,积极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心关爱工作,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有效打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最后一公里”。建成村级“道德积分超市”,采用“以德积分、以分换物”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社会综治、文明创建等工作,实现“小积分”激发“大能量”,“小超市”发挥“大作用”的良好效果,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有抓手,使“村里事”变为“各家事”,变被动命令为正向引导、主动参与,切实推动家风、村风、民风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