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曹康)走进宁县焦村镇半个城村的张来有家,十几头黄牛皮毛光亮、体态健硕;二十多头育肥猪躺在猪圈里憨态可掬。家里沙发茶几、液晶电视、电冰箱等一应俱全,出门开私家小轿车,极为方便。
“以前,我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出行主要靠家里仅有的一辆28式自行车,拉东西只能用架子车。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没什么像样的电器。现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就是水泥路,家家住上了新房子,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动力电。”张来有高兴地说道。
今年59岁的张来有是半个城村2019年的脱贫户,他家里有5口人,儿子一家三口常年在外。早些年,张来有和老伴就养过牛和猪等,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收入仅仅能维持家计,日子过得很拮据。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张来有利用扶贫贷款买了几头牛重新干起了养殖并且扩大了养殖规模,本来就有养殖技术的老张还参加了县、乡、村举办的各类养殖技术培训班,几年功夫,老张的牛养得风生水起,规模达到了十几头,猪也养到了三十几头,生活步入了小康。
“我现在养了14头牛、27头猪,去年前年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去年我还盖了两层楼房,买了小车。现在家里日子越来越好了。”张来有说,“去年,县上开展‘三拆一治一排’工作,我家的旧桩基也被拆除了,今年我打算在旧桩基的基础上再盖几间牛舍,再买个粉料机,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