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盘小美)岁末至,年味浓。日前,记者走进西峰区彭原镇刘岭村村民杨治忠的黄酒作坊,阵阵酒香扑鼻而来。整齐摆放的酒缸、火红的灯笼、精致的窗花,让整个农家小院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我们的黄酒是用高粱、糜子、桂圆等18种食材酿制而成,每年到春节前就基本卖完了,最近我们还接到了饭店的订单,供不应求,所以这两天又酿了3缸……”在操作间,提及自家酿制的黄酒,正在忙碌的杨治忠滔滔不绝。
今年59岁的杨治忠告诉记者,庆阳各地很多农户都有自酿黄酒的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父亲每年都酿制黄酒,逢年过节,不论是自家人吃年夜饭,还是亲戚朋友相聚,都会温上一壶黄酒。有了酒香,年味就更足了。
“受父亲影响,20年前,我就开始酿制黄酒,当时没有其他挣钱的门路,就想着依靠这门传统手艺挣钱养家。”杨治忠说,起初规模不大,每年就酿制1000多斤,随着市场需求量增加,他建起了黄酒作坊,逐年扩大规模。同时,通过不断学习摸索,调整配方,提升黄酒品质。
“要酿出好喝的黄酒,必须选用优质的食材,另外制作工艺也很有讲究。”杨治忠介绍,酿制黄酒的工序很多,大概需要半年时间,每年农历六月开始制作酒麯,接着要准备小麦、糜子等粮食,农历八月有了新鲜的山楂、桂圆等配方食材后开始投料酿制,发酵过程需要3个月以上,直至农历十一月底才能开缸售卖。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些年,凭着良好的口感和品质,杨治忠家的黄酒名气越来越大,积攒了不少固定客户,他每年都要酿制30多缸,一缸能出200斤酒,每斤卖7元,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销往全市各地的一些农家乐、饭店。同时,带动周边近10户村民酿制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