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让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成为社会共识、地域形象和文化品牌。加强文物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利用,加快西峰南佐遗址和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实施一批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充分展示庆阳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关键地位,提高庆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非遗调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形成覆盖非遗各门类的研培工作体系;大力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突出庆阳剪纸、唢呐艺术、窑洞营造等国家级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提高非遗民俗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
其次,要突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举红色旗、走绿色路、打特色牌”,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园三区”(陇东风情园、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子午岭康养度假区)文旅产业集群建设,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做好与省公航旅集团的对接,投资建设陇东风情园、庆阳市旅游集散中心及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岐黄周祖文化旅游景区5A级景区提升等项目。大力推进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在全市创建3个5A级旅游景区、10个4A旅游景区和一批3A级景区,强化庆阳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真抓好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在全市创建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和31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打造陕甘宁区域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力开展对外宣传推介,分别在西安市、银川市、延安市等周边重点城市,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吸引更多游客到庆阳来旅游观光。不断推进“庆阳文旅”新媒体矩阵建设,努力丰富网站、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知乎号以及抖音、快手官方号等的宣传内容,启动实施“短视频+文旅”宣传推广活动。联合线上旅游企业,吸引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党建客群,引流周边重点旅游城市游客。
再者,要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完成庆阳传媒业务技术用房扫尾工程,构建庆阳市融媒体中心平台。整合利用现有场馆资源,完成市文化馆、图书馆、画院和市黄土缘演艺有限公司的搬迁,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提质达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造条件。建设庆阳市体育中心,加快实施庆阳市体育馆维修改造项目,在全市建设一批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步道等体育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每年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1800场(次)。大力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出台文艺精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鼓励创排、打造精品剧目,在庆阳大剧院和重点旅游景区进行常态化演出。邀请全国知名艺术大家走进庆阳,开展创作写生、作品交流,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产品。
最后,要突出行业安全监管和疫情防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制定全市文化体育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的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对文化旅游市场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严格落实扫码、登记、测温、重要场所定期消杀以及“预约、错峰、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确保旅游景区、文化经营场所、体育场馆疫情防控不出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