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萍凝
开栏语
“法者,治之端也”。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凝聚共识、铆足劲头、齐心协力,共同开创美好未来。奋进新征程,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即日起,本报开设“依法治市”专栏,全面展示“法治庆阳”建设的新成就,梳理典型经验,引导各部门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为民办事的能力;开展普法宣传,切实提高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进步。
“房产证终于拿到手了,心里一直悬着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西峰区兰州路东庄花苑小区住户呼小平看着手中的“红本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此前,因为开发商将东庄花苑小区商务楼抵押拍卖,导致该小区无土地证,小区住户一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
群众手中的“红本本”虽小,却关系民生。其背后悬在群众心头多年的问题一日不解决,不仅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稳健运行,更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了折扣。
民生问题无小事。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大力整治房地产领域问题乱象,依法依规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点点滴滴汇聚为民之心。
依法化解
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个小红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群众的心,化解背后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对权证办理类历史遗留问题逐一筛查、分类汇总的过程中,我市梳理出共性问题10大类、个性问题121项,还有些化解工作是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交织。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坚持依法推进,厘清政府部门、开发建设单位以及购房人的责任,划清问题边界,坚决杜绝‘乱开口子’‘随意搭车’行为。对部分小区因土地查封、抵押,办理首次登记后不能进行转移登记或土地分割的涉法涉诉难题,协调法院、金融监管等部门依法依规推进化解。”市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抵押和查封问题,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协调开发企业、金融机构,通过还款、协商、追缴、置换等方式处理债务纠纷问题,及时解除抵押和查封。对于涉执行案件,按照“一案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对于开发商恶意欠缴税费的诉讼或者法院非诉执行案件,依法快立快执,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予以追究法律责任。
截至2022年1月1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纳入本次“登记难”化解范围的133件涉诉涉执案件,已办结112件,案件化解率达到84.21%。
此外,市司法局成立工作专班,带领法律援助律师多次深入西峰区化解小区,向开发企业、住户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化解方案,指定专人跟进小区化解进度,督促开发企业限期整改。
依法严惩
从严规范房地产领域监管
在全力推进化解“登记难”问题工作中,我市认真梳理因开发企业涉法涉诉导致的“登记难”问题,坚持分类施策,快速处理,在全省率先开展联合惩戒,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