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面向社会发布房地产开发领域3批12家失信企业名单,针对失信企业及失信被执行人列出具体惩戒措施,督促开发商积极配合化解工作,倒逼企业履约践诺、承担责任。
2021年11月24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市1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约谈。同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工作专班,针对违法违规建设或交房、套取骗取贷款、违法转移资金等突岀问题的企业,从开展联合惩戒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信用监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效能。
在清收涉金融不良资产工作中,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加强与市检察院、公安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信息共享、执法联动,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强化执行措施,限制高消费577人次,纳入失信名单50人次,司法拘留18人,发布悬赏20次,查封财物33处,评估拍卖25处。
同时,针对部分开发企业违规代收挪用住户契税和维修基金,群众担心多次缴纳契税,不敢办证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市税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9个职能部门联合成立了罚没追缴工作小组,综合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督促开发建设企业落实规划验收、消防验收、竣工验收作出的处罚决定,及时上缴罚没款项,协调追缴开发企业欠缴的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督促部分违规代收契税和维修基金的开发企业退还资金。
法治先行
从源头遏制新增“登记难”
“在用好用足政策优先解决办证问题的同时,要对没有承担社会责任、存在恶意欠缴税款等行为的房地产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惩戒,决不能搞既往不咎,在解决遗留问题的同时,坚决遏制新问题出现。”市委书记黄泽元在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推进会议上强调。
“为避免出现新的历史遗留问题,2021年至今,市住建局以化解‘登记难’问题工作为契机,持续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在化解存量问题的同时,从源头上遏制‘登记难’增量问题。”市住建局工程管理科负责人苗亚平说。
市住建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西峰区政府,严把房地产企业资质审批、土地招拍挂等准入关口,凡是无土地、无项目、无业务的“三无”企业,一律按程序注销,清出房地产市场;凡是资金来源不明、自身实力不足、社会信誉不良的开发企业,禁止参与新的土地竞拍,从源头上剔除有风险、有隐患、有矛盾的市场主体参与开发。
同时,严格推行预售不抵押、抵押不预售的政策,从严管控开发项目抵押贷款行为,今后凡批准预售的在建房产项目,不得办理房产抵押;如需办理抵押贷款的房产项目,不予批准房屋预售,严防“一房多卖”等违法行为发生。持续开展房地产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和经营行为动态检查,实行联合惩戒,凡查实违规预售、代收维修基金等违法行为,开发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
全力推进化解“登记难”问题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化解“登记难”工作为契机,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牢规矩意识、诚信意识,倾力打造诚信社会、诚信庆阳,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社会环境和发展环境,展示庆阳良好形象。
截至2月10日,全市累计化解“登记难”问题小区421个67576套,转移登记化解率达83.68%,总体登记发证率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