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涛
夜市,烧烤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人们常去的地方。我也曾品尝过多种烧烤的味道。有一回,店主竟然给我们烤馍了,这还是儿时的味道吗?我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农村生活虽然说一步步变好了。但我们还是仅仅停留在吃饱肚子的水平上。高粱、玉米、土豆等杂粮仍然是主食。年小稚嫩的我们,长期吃着这些单一的缺乏营养的粗粮,时不时地常泛胃酸。那时正是我们长身体的年龄,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她就变着法儿做成各种食材,尽量让我们吃饱。而烤馍就成为哄我们吃饱饭的一种方式。
做早餐时,母亲会把黑乎乎的高粱馍馍小心翼翼地放在烧柴火的锅洞两侧合适位置,就连烧开水时,也烤着黑黑的高粱面馍馍。烤好一边,母亲又火中取栗般地把馍馍拿出来,翻个面再烤。当锅中开水沸腾了,馍馍也烤好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母亲还能把玉米面馍馍烤成美味佳肴。含有糖精的玉米面馍馍是金黄色的。那时候玉米面做馍馍在技术上还有欠缺,往往蒸的窝窝头都是“死面”的,只有热透了才好吃些。冷的窝窝头坚硬,用手都很难掰开。父母亲已经习惯了吃窝窝头的生活,可对于孩子们,他们总想给予最好的。母亲一边让我烧锅,一边耐心地教我如何烤窝窝头,怎么换方向,怎么烤透而不把它烤焦。我按照母亲教我的方法,一边烧锅,一边烤窝窝头。尽管我的手被火星烧得生疼,甚至烫出了水泡。但开饭时,我烤的窝窝头黄里透红,红里透黑,很是松软。就连掉完了牙的爷爷都吃得津津有味,夸我烤的窝窝头最好吃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像吃了蜂蜜一样。
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也一天天长大了,黑面馍和黄面馍逐渐被白面馍代替。但母亲仍然一如既往地烤馍。当雪白的馍馍放进烧锅洞两侧时,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一不留神母亲的脸上就会出现几道黑灰的痕迹。而母亲虽然熟练地翻动着馍馍,偶尓也有馍馍被烤焦的时候。从苦难年代过来的母亲,是舍不得丢掉半点食物的,母亲哄我说,“快吃,吃焦馍馍,出门拾钱钱哩”。我竟信以为真,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还别说,虽然没有拾到钱,经常吃着带点焦味的烤馍馍,竟然治好了我长期胃疼胃酸的毛病。
如今,我已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在灯红酒绿的城市打拼,物是人非。我只能将烤馍的味道化作对母亲深深的思念。愿母亲在没有痛苦的天堂一路走好。
那烤馍的岁月也永远成为我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