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减”字当头,寒假作业走“新”更走“心”

本报记者 黄飞 见习记者 王华

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是“双减”后的首个寒假,“赶培训班”景象不再有,庆阳市各中小学校也将学生的寒假作业进行“加减法”,“写”的减少了、“玩”的增多了,这些走“新”更走“心”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惊呼:“太爱啦!”

手绘冬奥梦想、巧手做花馍、欢欢喜喜办年货、用各种素材制作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记者走访了部分学校,看到学生们线上提交的一份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内容精彩纷呈。这些看似和学科关联不大的内容,不仅成为了孩子们综合才艺比拼的大舞台,而且让大家看到了“庆阳娃”们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

“项目式”实践作业受学生欢迎

“这个寒假我过得太轻松、太开心啦!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我也很喜欢。”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五年级(7)班学生黄梓涵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今年寒假,黄梓涵研究了春节习俗,并且手工制作了与春节有关的手抄报,还利用空余时间拼成了一个高难度的乐高。冬奥会开始后,父母带着她去滑雪场体验滑雪,更是让她学到了新的滑雪技能。

“传统假期重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本知识,锻炼认知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今年寒假,我们学校在学生寒假作业的设计上,向培养学生生活能力、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倾斜。”北师大庆阳附属学校五年级年级主任刘兴辉告诉记者,该校围绕春节和冬奥会两个元素,分年级分阶段为学生制定了特色寒假生活指导手册,主题丰富,内容有趣,比如学生需要自己制定观影计划、运动计划、劳动计划并执行等。

同时,该校还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特点,将真实生活和实践学习相结合,进行寒假作业的“新”设计。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围绕冬奥会,设计并绘制自己喜欢的冬奥会门票;三年级学生围绕春节设计制作新春走马灯;六年级学生完成“虎年送祝福活动”等。

在各班级群里,刘兴辉看到了很多家长“晒”出的孩子们完成作业时的照片,有做家务的,有观看冬奥会开幕式的,有做走马灯的,还有家长陪孩子包饺子的……刘兴辉坦言,没有了往年的硬性作业和培训班,家长和孩子们有时间去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感受春节的文化和冬奥会的快乐,这是“双减”给学生寒假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

诸如此类的“花式”寒假作业,是庆阳“双减”后寒假作业的缩影。其中,围绕“项目”写“实践”作业,不同年级分设不同主题,也成了“双减”之下寒假作业设计的一个大趋势。

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都是作业

在这个假期,除了“项目式”实践作业,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也同样是一份“必写”作业。

寒假究竟应该怎么过?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体育教师邓川在放假前,向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每天分配出合理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且要关注冬奥赛事、了解冬奥项目、认识冬奥运动员等,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并参与冰雪运动,深入了解冬奥会。

“‘双减’的有效执行需要学校教育方式和家长意识的共同转变。”邓川说,“双减”后,学校在教学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更强调课堂效率,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也要求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而在课后和假期,则应该注重学生其他领域的培养,这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寒假,繁重的书面作业被灵活的实践类作业取代,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走向户外,积极锻炼身体。

宁县米桥镇孟家小学虽然是一所只有80名学生的乡村学校,但是仍在学生的寒假作业创新上做足了“功课”。该校倡导家长以孩子全面发展为目标,继续与学校携手,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多运动、多阅读、多劳动、多实践、多发展特长”的“五多”假期。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五多”,主要是包含了五个方面,其中不仅要求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还要做到认真劳动,即完成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多项内容,如扫地、擦桌子等等,目的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各个项目的劳动中,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争做一名合格的“家务小能手”。

“为减轻学生负担,今年学校减少了书面化寒假作业的布置,同时设计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作业,通过体育锻炼、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义务劳动、打卡阅读等方式,让学生过一个健康积极、充实快乐的寒假。”宁县米桥镇孟家小学教务主任郭金凤介绍。

“动态”寒假作业为假期添彩

除了“项目式”实践作业和体育劳动作业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传统民俗文化宣讲等“动态”寒假作业也成为了这个假期寒假作业的“新模式”。

春节来临前,正宁县山河小学书法社团的学生走上街头,开展了两场迎春节春联义写活动。“我们在腊月二十五和腊月二十八日这两天,组织书法社团的孩子们开展了春联义写活动,现场书写并向群众赠送对联1000多副。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寒假作业’,让孩子们涵养积极向善的品质,根植书香文化的情怀,非常有意义。”山河小学副校长乔海平说。

西峰区团结小学则进行了融合式、项目式作业设计,除了将实践作为寒假作业的重要部分以外,还以“年味儿”为主题将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其中。“我们发现大家对‘剪窗花’‘舞龙舞狮’等年俗元素都很感兴趣,便在寒假里通过小视频微课等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线上指导,并引导学生在线下积极参与这些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团结小学校长李永恒说,这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查、探究,去思考、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来自西峰区的学生家长王先生颇有感触地说,“双减”减掉了孩子们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减掉了假期匆匆“赶班”的疲惫。现在,孩子选择兴趣的自由度大了,与家长的互动沟通也增强了。

“往年都有寒假作业,今年基本没了,取而代之的‘年味作业’将寒假作业与春节节庆活动和动手体验类活动相融合,孩子们喜欢,我们家长也更轻松了。”家长李女士表示,希望在开学后,学校也能在孩子的作业内容上坚持“创新”,多一些实践类作业,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 2022-02-25 黄飞,王华 1 1 陇东报 content_14306.html 1 “减”字当头,寒假作业走“新”更走“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