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
从2007年到2022年,社会与生活发展变迁历历在目,金融企业漉沙见金,瑞信村镇银行惠民初心不改。
从艰难起家到营业网点延伸至村镇,“土生土长”的瑞信村镇银行与庆阳当地经济金融发展一同勇敢前行。
从籍籍无名,到捧回“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瑞信村镇银行每一步成长,都印刻着服务农村与县域经济、探索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惠民情怀”。
将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企业作为立行之本的瑞信银行,十五年如一日,在金融惠民领域深耕细作,历经市场大潮考验,逐渐成为庆阳农民和小微企业信赖的银行。
“支农助小”做有温度的普惠金融
2007年,瑞信村镇银行以国家法定银行机构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身份进入庆阳的农村金融市场。因其机制灵活、借还款高效便捷、资金用途广泛等特点,成立后深受庆阳当地群众欢迎,被称为“草根银行”。
“草根银行”虽小,但有大作为。根植庆阳15年来,瑞信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份子,始终专注于服务庆阳本地小微企业和“三农”,“支农”“支小”是其目标和市场定位。接地气的特性,让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农村农户普遍受惠。
回首15年风雨路,瑞信村镇银行在庆阳的土地上,用一个个有力有效的举措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为民生发展留下了光辉足迹。
2018年7月,在西峰区西大街开杂货店的陈女士因经营困难,找到瑞信村镇银行申请贷款。她与配偶早年离异,独自抚养三个儿女长大成人,但三个子女家庭连遭变故,一家人生计维艰。微贷客户经理姚家翔上门走访时发现,陈女士的杂货店只有30平方米左右,狭小的空间里,集中了所有生活与店面经营必需品。年过半百的陈女士,体弱多病,独自支撑自己与两个孙子的生活。“当时陈女士手里只有一万元存款,房租已经到期,如果交了房租,就无法进货,她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姚家翔说,陈女士的处境令他十分同情,但其健康状况欠佳、年龄偏大、不熟悉银行办事流程,种种情况综合来看,陈女士并不是“适贷客户”。但作为有经验的客户经理,姚家翔认为,陈女士勤劳、实在,所经营的小杂货店工商资质齐全,按照瑞信村镇银行的规定,银行服务的微贷客户,正是这种“有强烈劳动意愿的客户”。最终,瑞信村镇银行结合陈女士的实际情况,为其办理发放了1万元信用贷款。在这笔贷款的帮助下,陈女士顺利度过周转期。陈女士每月准时还清本息,至2019年1月,她全额归还了贷款。
正如瑞信村镇银行所倡导的:“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15年来,像陈女士这样受助于瑞信村镇银行的农户、小微企业、社会弱势群体数不胜数。
“瑞信银行给我的‘救命钱’让我渡过难关,我感受到了庆阳人的人情味儿。”在庆阳经营服装店的天水人崔先生这样说。2019年,崔先生拿着瑞信村镇银行的宣传彩页走进银行营业大厅。他2013年与妻子共同在西峰城区开了一家服装店,良心经营,品质铺路,积累了一定的客户。但在2018年,因周边单位及部分大订单客户陆续搬迁、离庆,崔先生的服装店客源骤减,经营困难。为扭转颓势,崔先生在城区有利位置增开了一家分店,客源回归的同时,崔先生的周转资金也捉襟见肘。接到订单后,不愿失信的崔先生只得向瑞信村镇银行求助。原本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崔先生没想到,他的求助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在瑞信银行帮我贷款之前,其他多家银行都因我是外地人而拒绝我。瑞信银行的贷款政策太好了,能设身处地为我们这些做生意的外地人考虑,及时帮助我们。”崔先生说,拿到瑞信村镇银行的贷款后,他迅速进料、交货,几单生意顺利完成。他进行季度盘点时发现,收入比他预期的多出了四成,他在规定期限内也全额还清了贷款。2022年初,对客户进行回访时,客户经理李向东从崔先生处获知,崔先生已在其他县(区)增开四家店面,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两倍,从“小微”个体经营逐步积累,有了向规模略大企业发展的趋势。
从瑞信村镇银行客户留言及回访情况数据来看,客户满意度达到99%以上,这一切与瑞信村镇银行客户经理们“有温度”的服务密不可分。从客户经理一步步成长为瑞信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的潘瑾用“巨变”一词形容瑞信村镇银行15年来的成长。据潘瑾介绍,规模上的“巨变”是瑞信村镇银行由最初的“夹缝里求生存”发展到现在渗透县(区)、社区、乡镇、村组,服务网点全面铺开;服务上的“巨变”则是打通基层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社区和乡村的综治网格重新划分成金融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潘瑾说:“身为村镇银行的客户经理,大家专注于为农民服务,严格遵守银行‘六不准’铁纪律,用真实服务代替宣传,让瑞信成为实实在在与农民零距离的‘草根银行’。”
特色服务为农村金融发展“补位”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呈现出需求额度小、发生频率高、贷款风险大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拓展农村市场的意愿不强,正因如此,小微企业和农户获得金融服务的比例较小。通过15年的服务与坚守,瑞信村镇银行让“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领域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使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覆盖到偏远地区和贫困人群,推进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
2021年初,西峰区董志镇青年张永准备与相恋4年的女友结婚,但女方提出的住房条件让他万分为难。“女方家要求我们必须有独立住房,面积不能小于130平方米,但对于西峰城区的房价,我们根本无力购房。”不愿放弃爱情,又无力构筑“爱巢”的张永说,这让当时的他一筹莫展。直到瑞信村镇银行在他家附近组织“进村入户·情暖农家”活动时,银行工作人员的产品推介让他看到了希望。瑞信村镇银行推出的“宜居贷”是为需要自主建房的人群设计,只要有偿还本息能力和借款人夫妻双方凭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与承建商签订的建房协议等证明资料,即可办理“宜居贷”。张永家所处位置离城区并不远,如果自己建房,完全可以满足女友的“豪宅梦”。做通女友的工作后,张永成功申请了瑞信村镇银行的“宜居贷”,在自家宅基地上建起了美观宜居的别墅。当年12月,张永与女友喜结连理。
在服务农村客户群体过程中,瑞信村镇银行真正做到了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深耕“三农”的市场定位,坚持创新本土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坚持深入乡镇、扎根村组的分支机构建设,促使瑞信村镇银行实施错位竞争 。
庆阳各县(区)、村镇的小微企业和农民普遍缺乏合格抵押物,且信用信息相对缺失,难以获得大中型银行的贷款和金融服务。对此,走差异化市场路线成为瑞信村镇银行的发力点之一。“如果套用大中型银行的放贷思路去做金融服务,显然是不可取的。大行对小额获取贷款及相对弱势的客户一般不会涉足,这就需要我们瑞信村镇银行足够下沉。”瑞信村镇银行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米吉锋说。
近几年,瑞信村镇银行在普惠金融的“蓝海”中寻找机遇,创新小微金融产品及涉农方面的系列产品,充分发挥小而活、小而快、小而精的特点,与大中型银行错位竞争,发挥在产品研发、信贷审批等方面灵活快速的优势,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上发力。
瑞信村镇银行什社支行行长李兴虎是土生土长的西峰本地人,入职瑞信村镇银行之后,他不断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与金融领域从业经验帮助家乡父老。在他的研究和推动下,瑞信村镇银行推出了名为“五福生肖贷”的金融产品。这款产品使什社乡大批养殖户及养殖合作社渡过资金周转的难关。
养殖户齐文斌是什社乡什丰村的养兔专业户,2020年末,因家中有事,疏于照顾,家中养殖的500只獭兔一周之内死亡近100只。早在当年10月,他就与山东的一位收购商家签下订单,如不能在2021年3月交付400只獭兔,按合同规定,他要赔付数额巨大的违约金。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邻居建议他去乡镇街道上的瑞信村镇银行什社支行寻求帮助。在瑞信村镇银行什社支行,李兴虎接待了齐文斌,了解他的困境后,李兴虎帮齐文斌算了一笔账,若要在订单规定期限内如数交够獭兔,他需要补齐100余只獭兔,不到3个月时间里,饲养幼兔显然来不及,购买准成年獭兔最为合适,这样一来,只需饲喂两个多月就能达到交易标准,损失尚可挽回。“李行长的建议让我看到了希望,建在我们农民家门口的银行,确实更适合给我们农民帮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齐文斌心怀感激。根据齐文斌家的情形,李兴虎为他推荐了“五福生肖贷”,拿到5万元贷款后,齐文斌及时购买獭兔,如期与订货商完成交易,最终扭亏为盈。
李兴虎说:“瑞信村镇银行一贯要求员工要与农民打成一片,准确掌握农民的信用情况。通过综合考察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大棚、猪舍、鸡舍等来判断每个农户的信用,为其发放信用贷款。身为瑞信村镇银行的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懂农业,熟练掌握畜禽养殖周期等农业生产常识,才能准确判断贷款风险点。”
严监管避风险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在做“小、土、散”的金融产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瑞信村镇银行有足够的定力、耐心。米吉锋认为,瑞信村镇银行是“草根银行”,营销手段越简单、越土气就越有效。别人不去的地方瑞信村镇银行去、别人不干的事瑞信村镇银行干、别人放弃的机会瑞信村镇银行来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把差异化、特色化反映出来。“我们瑞信村镇银行一直在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开启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就是有效探索之一。同时,瑞信村镇银行开始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在监管引导下,不断探索推出更符合庆阳当地需求的新服务和新产品,为村镇银行融入地方发展奠定先决条件。”米吉锋表示,瑞信村镇银行应主动融入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瑞信村镇银行干部员工要率先与当地居民交朋友、和农业大户建立良好关系,做好摸底建档,挖掘潜在客户,瑞信村镇银行网点要以“小微”业务和“三农”业务为主,其他大行不会考虑的“微小心愿”正是瑞信村镇银行的服务领域。
面对2020年疫情冲击,瑞信村镇银行还积极创新贷款产品,“党员抗疫贷”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党员抗疫贷”是瑞信村镇银行推出的一款优先支持党员客户群的特色贷款产品。包含党员消费贷款、党员经营贷款、党员复工贷款、党员推荐贷款。该系列贷款产品额度高、利率优惠、手续简便、还款灵活,一经推出,就在客户中引起良好反响,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起到积极作用。在“危”中寻“机”的瑞信村镇银行还极为重视团队“战斗力”的提升。比如,面对疫情期间无法外拓营销的困局,瑞信村镇银行打破传统营销思维模式,组织全行员工在线学习疫情环境下为客户服务的渠道和技能,开辟“三农”、小微金融绿色服务通道,与小微企业客户主动交流沟通,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金融需求和问题。
瑞信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把根深深扎下去,多了“泥土味”,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迅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在米吉锋看来,对瑞信村镇银行来说,要充分利用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发挥密切联系农村与社区的“人缘”“地缘”优势,真正做小、做实、做精、做美。“瑞信村镇银行15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小微银行培育发展经验。我们应进一步树立‘小而美’的微小银行目标,坚守定位、专注主业、深耕当地,建立健全有效的治理与资本补充机制,发挥农村金融补位角色,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米吉锋说。
2019年10月24日,“社区型银行”建设与产能提升项目正式启动,包粽达人、最美庄稼人、广场舞等主题营销活动和厅堂营销活动持续开展,拉近了瑞信村镇银行与社会大众的距离。
2020年4月7日,第一家瑞信驿站“三不同”驿站正式开业,将金融服务送进村组、送到田间地头,以“瑞信驿站”为平台大力拓展农村市场,结合整村授信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普惠金融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与大行相比,村镇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弱,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所以瑞信村镇银行从不因机构小而降低监管标准,从成立之初就秉承“门槛放低监管从严”,牢固树立起依法合规的经营意识,保证长期可持续发展。
瑞信村镇银行探索建立了适合“三农”特点的风控模式,包括掌握客户的“软信息”,确保贷款用途的真实性;重视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轻押品、重人品,轻报表、重现金流;借鉴先进同行业银行的小额信贷技术,设计专门的信贷流程,并借助科技系统全部实现无纸化审批。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完善了瑞信村镇银行的治理机制,避免出现内部员工欺诈行为和大规模资金挪用情况发生。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提升客户体验,利用好大数据等平台,更好地发展和服务客群。
作为全国首批、甘肃省首家村镇银行,瑞信村镇银行的挂牌成立,宣告村镇银行培育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庆阳本土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走过15年历程。15年来,承载着“支农支小”的初心使命,励精图治、务实创新,突破了一个个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成为陇原大地熠熠生辉的金融新星,资产总额突破27亿元,负债总额突破25亿元,累计投放贷款112.52亿元,累计上缴税金8026万元。截至2021年末,瑞信村镇银行已经制定了适合小微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流程,目前服务客户10万余人,为超过4.59万客户提供贷款服务,户均贷款余额为21万元。共开发了3大类20余种金融产品,涉农以及小微贷款占全部贷款95%以上,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70%以上,支农支小特色显著。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瑞信村镇银行已成为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新生力量,在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5年来,瑞信银行先后荣获“全国百强村镇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优秀单位”、甘肃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贡献奖”、甘肃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双强六好”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等多项殊荣。荣获庆阳市第二十七批文明单位,连续15年被西峰区委区政府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15年的发展,充分印证了瑞信村镇银行在丰富庆阳本土农村金融体系、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农村金融供给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瑞信村镇银行以“1234”经营发展战略为引领,不忘初心,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有特色的“小而美”村镇银行。米吉锋介绍,下一步,瑞信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发展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本源和问题导向,着力完善村镇银行监管政策,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村镇银行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村镇银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