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雅荷 通讯员 常瑞真
今年,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西峰区探索创新机制,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全要素网格融合为基础、专兼职网格员联动共治为核心、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激活“大社区”资源,强化“小网格”服务,使创城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一网覆盖
人人都是网格员
5月23日,在安定路街道炮台巷社区,第四网格网格员刘贤莉正忙着劝导商户不要占道经营。“网格就是我的‘工作空间’,我每天都要巡查一遍,将发现的情况及时上传到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和社会治理工作的‘移动探头’。”刘贤莉说,5月份以来,她共发现上报问题148件。
和刘贤莉一样,其他网格员每天活跃在西峰城区的大街小巷。为打造全覆盖、精准化的问题收集模式,西峰区构建了纵向到底的“六级网格”管理体系,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收集社情民意,将网格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同时,为234个单元网格配备了364名专职网格员、60名兼职网格员和667名楼栋长,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管理主体和考核指标。
全区干部群众都可以通过“i西峰”微信小程序上的“随手拍”功能,随时随地反映身边的问题和诉求,营造“人人都是网格员”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平台共协调处理各类事件37890件,限时处办率达98.6%。
平台驱动
跑出问题整改“加速度”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问题整改,不能靠单兵作战。西峰区依托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街道社区上报、网格中心“吹哨”、职能部门“报到”的工作机制,提高社区网格的资源整合能力,让小小的网格联动起了相关市、区职能部门。
5月3日,解放路街道网格员通过“治理通”上报,在古象东路北郊加油站东侧30米处,一路灯灯杆倾斜,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立即响应,联系西峰区市政局解决问题,当天西峰区市政局组织人员对倾斜的路灯杆进行维修整改,该事件处置完毕。
“吹哨报到”机制实现了从“小马拉大车”到“基层有所呼,部门有所应”的转变和从“九龙治水水不治”到“多方联动攥指成拳”的转变。特别是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运行以来,“吹哨报到”机制联动、协助解决路面坍塌、水管爆裂等安全隐患问题780多件。西峰区以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升级,实现了紧急事项马上办,一般事项处置由5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多部门联合处置事项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
党建引领
共享文明之果
金都西苑小区是西峰城区最早的高层住宅小区之一,现有业主715户。由于早期遗留问题,导致该小区管理混乱、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为此,兰州路街道创新网格化工作模式,以安化东路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帮助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针对小区管理中存在的争议,网格党支部和业委会介入协商,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党建引领下,西峰区各街镇、社区成立了61个网格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凝聚网格内多方力量,让楼栋长、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各领域热心群众切实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构建以社区为轴心的扁平化工作运行机制,实行干部到小区、网格到楼院、服务到居民的“三到”制度,各街道社区以创建“院院会”“有事你来说”“老王调解室”“蓝管家”议事室等特色服务为抓手,打造“有困难进网格”的服务品牌,广泛发动“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市民群众等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共建共享、惠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