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附属中学 袁媛
今天,我所讲的故事要从1933年说起。当时,白色恐怖阴云笼罩上海,中共地下党组织因领导人顾顺章的叛变遭受破坏,寄居在地下党员董健吾家中的两兄弟无奈只能流落街头,他们一个11岁,一个10岁。他们的母亲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父亲为了革命不知身在何方,为了生存,可怜的孩子只好靠卖报纸、卖油条、推板车、拾破烂换取食物充饥,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弟弟捡到一根粉笔,在电杆上写下:“打倒帝国主义!” 恰巧被特务碰见,这个狠心的家伙竟然拿起路边的铁钳狠狠地砸向弟弟。惨遭毒手的弟弟当即头破血流、昏倒在地,导致两耳变聋,大脑严重受损,从此落下终身不治之症,这样的流浪生活长达5年之久。
大家可能会问,他们的父亲呢?难道一个父亲认为革命比他的亲生骨肉还重要么?没错,对他们而言,革命就是比他们的骨肉更重要,因为他们的父亲叫毛泽东。毛泽东说过:“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当时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正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多少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革命战争年代,罗荣桓因战略转移,三个亲生子女全部交由老乡抚养,其中长子、长女均不幸夭折;刘伯承次女刘华北,于1945年在延安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年仅6岁。革命先辈们舍弃了自己的下一代,为劳苦大众的下一代打下了江山、为中华民族的下一代打下了江山。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然而当我们回首百年,我们党对于教育的那份初心,对于下一代的那份关怀却从未改变。
2021年12月16日,我和我的学生有幸接受了《陇东报》记者的采访,时值庆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市政府官网发布的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为全市所有中学教室免费安装防近视护眼灯赫然位列其中。该项目计划在全市163所中学2963个教室免费安装防近视护眼灯,切实保护全市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接受采访的我和孩子们非常激动,没想到保护孩子的眼睛竟然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这项关乎教育、关乎孩子的民生实事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做过明确阐释:“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从要求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到提出让孩子们跑起来,再到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下一代的真挚关怀,也是对接班人的殷切期望。
为了下一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导向,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由普及到普惠;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基本均衡;高中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学习型社会卓有成效,人民群众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正在不断增加。
为了下一代,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把为民办实事当作头等大事,连续两年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为加快我市教育发展谋篇布局,办成了许多教育民生实事。如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北师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北师大庆阳附属实验学校,新建庆阳市实验小学新校区等。这一系列暖人心、提士气的举措,为庆阳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和保障。
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成就出彩人生。社会主义教育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事业,每一位人民教师都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教师要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做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继续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党的教育理论学习,将理论实践到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工作目标,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人生出彩的理念立足本职,踏实干好教育工作。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新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更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生逢伟大时代,新时代人民教师、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毅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主动担当,奋力前行,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作品系庆阳市理论宣讲大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