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庆阳附校 杨雯
小时候,我学到的第一个比喻句是“共产党像太阳”;长大后,老师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在,我自己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跟随是因为崇拜,加入是因为相信,选择是因为“她能”。那么,从登上政治舞台到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从执掌国家政权到领航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经风雨考验而永葆蓬勃朝气?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而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能由小变大、从大向强,成为罕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下面,让我们一起探寻“她能够做到的”密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直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才得以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她的灵魂和旗帜,是一个用思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一百多年来,她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头脑。
早期党员选择信念,全靠自己琢磨、比较、选择,这个过程造成了一种思想自觉,也是一种文化自觉。正如李大钊所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共产党人善于把大道大义、政治理想转化成一种真正影响人的价值观念,一种文化产品,从思想自觉到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做到了思想理论上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坚定。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许多革命烈士大多都留有“绝命诗”,比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又如瞿秋白,他牺牲之前,被押上刑场的时候,特别从容地说:“此地,甚好!”再如陇东地区最早的革命创始人王孝锡,在通往刑场的路上,奋力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精神不死”等口号。何以为此?是因为他们为了理想,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可见他们的信念何其坚定。坚守信念就是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与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理想信念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回首来时之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她能坚持真理,能坚守信念,她诠释着走向胜利的理论动因,记录着不断奋进的信仰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到底可以告诉未来什么呢?一是经验,二是精神。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沿途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精神坐标,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这些奋斗精神,我想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她为谁奋斗呢?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她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就是她的一切力量源泉。从红船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精神坐标,把它串起来就是一条伟大的红色精神谱系,成为了人民的血液,拥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和引领力,必然能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初心因践行而永恒,使命因担当而伟大。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赤子之心守初心、用奋斗之志赴使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去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步入人民大会堂时,她那双布满膏药、托起许多大山女孩梦想的手,令人泪目。像张桂梅一样,无数共产党员用奋斗的手写下赤诚心声:“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纵观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她能践行初心,能担当使命,能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能够把人民举在高扬的旗帜上,刻在崇高的信仰里,融在伟大的奋斗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当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原因还有很多。她有严明的纪律规矩,有强大的领导能力,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回首过去,雄关漫道真如铁;把握现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政治要强”,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们“情怀要深”,在校园里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我们“思维要新”,在工作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思政课教育方式,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我们“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不断学习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这些优秀的特质,紧跟党走、牢记使命,守正创新、勇毅笃行,让青春的光谱在助力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更加广阔,让青春的能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充分迸发,让青春的岁月在见证伟大祖国创造奇迹的征途里熠熠生辉!
(作品系庆阳市理论宣讲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