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环县大力发展草羊产业等富民产业,使得群众收入增加,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前多年,群众整体收入不高,下馆子吃饭的次数不多,即使一些群众有钱,也不愿花几百元下馆子。”车道镇安掌村党支部书记张成珠说,“现在,群众整体收入增加了,经常下馆子吃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据统计,环县县城常住人口超过13万人,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创业、就业,是环县“夜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生活在县城周边和乡村的群众,可以借助便利的交通条件,时不时来到县城,赏夜景、逛夜市。“现在,从家里开车走高速,半个多小时就能到环州故城,一家人赏了美景、吃了羊肉,再回家休息,一点也不紧张。”庆城县马岭镇的徐先生说。
服务质量好,美名吸引更多游客来消费
环州故城开园以来,不收取任何门票,附近新建了几个大型停车场,美食一条街的环县羊羔肉鲜嫩美味,每天还有精彩的演艺活动……一系列好评广为传播。
环江地中海夜市经营以来,近百家餐饮门店进驻其中,环县市场监管、城管、环卫、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服务组,在夜市摊点处设立服务执勤点,每天默默守护,让商家安心,顾客舒心。
几年前的环县夜市,占道经营、车辆拥堵、卫生环境差……让群众很不满意。对此,环县及时进行划行规市,将夜市的经营摊点统一集中到环县北的环江地中海和环县南的环州中心两处,并免去摊位费、卫生费、物业费,免费铺设了地胶、发放垃圾桶,为每家摊位免费投放了两套桌椅……这一系列的服务,让原本满街沿路设摊的夜市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发展‘夜经济’,重点是要以服务赢得质量,以质量赢得效益。”环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献民说,“县上成立了联合服务组,轮流值守在环州故城和县内南北两处夜市,目的就是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来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