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以“心”待企 以“行”助企

——华池县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侧记

本报记者 封康康 通讯员 甘德军 徐彩旗

全市“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启动以来,华池县按照“一个企业、一名干部、一包到底”的模式,从县级领导、乡镇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三个层面选派106名领导干部、45名科级非领导干部包抓68家企业、38个合作社。他们以企业帮办员、服务助手的全新身份,聚焦企业融资保障、用工用地、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问题,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截至目前,累计走访调研企业412次,梳理汇总各类困难问题208条,解决86条。

强品牌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近日,在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俊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里,工人们在清理田间杂草。合作社理事长姚磊又一次见到前来“探亲”、帮助解决困难的五蛟镇党委书记张建政。

俊益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刘家湾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姚磊于2014年建办,带动五蛟镇5个村的935户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今年初,合作社计划种植黄芪、板蓝根等药材1500亩,本来前期购买种苗、地膜等物资的投入就大,5月中旬的一场冰雹灾害更让合作社损失惨重。

“受灾的药田复耕补种得一大笔投入,钱从哪儿来,急得我睡不着觉。”姚磊说,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张建政主动打来电话询问。得知情况后,张建政帮合作社协调落实黑地膜7.3吨,板蓝根、黄芪等籽种1240公斤,争取项目资金12.5万元,不仅顺利完成受灾药材补种,还扩建了种子种苗基地,让姚磊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

不仅如此,在张建政的带领下,五蛟镇还制定了“一企一策”方案,协调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建立联合产业支部,帮助解决党建引领不强的问题;突出特色品牌培育,协调铺设观光步道1千米,把合作社打造成集种苗培育、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帮助合作社解决了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保要素 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日前,位于华池县悦乐镇张桥村的绿源石油伴生气回收分离厂内,4座崭新的油气储罐拔地而起,工人们在有序施工。

据绿源油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勇介绍,该项目主要以石油伴生气中的混合轻烃为原料,通过精馏工艺回收分离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以及轻油等产品,目前正在建设一期轻烃分离项目。“项目能如此顺利地推进,得益于华池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从项目前期论证到相关手续办理,再到建设,帮企干部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刘勇说。

华池县信访局三级调研员任生贵是此次选派到绿源公司的帮企干部,他积极协助包抓领导做好省市县各项惠企政策宣传和企业用电、用地、用水、融资、人才引进、市场开拓、产品营销等方面问题的摸排、解决,帮助开展企业党建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等相关问题整改工作。他于5月初进驻该厂后,多次电话联系企业负责人,并到厂里座谈交流,精准对接,摸清企业诉求后积极衔接相关部门,解决了影响项目实施的5类12个具体问题。

拓市场 助力企业稳步增收

这两年,在对口帮扶华池县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北辰区的帮扶下,北地雪小杂粮加工厂的农特产品打开了市场,效益有所好转。但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发出去的货物又被退回了,产品销量受到影响,企业效益下降。

华池县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朱和君和该企业对接后,积极宣传各项惠企政策,充分利用自己所处的部门优势,帮助企业建设荞麦种植基地一处,保障企业原材料供给;帮助北地雪农产品创建“甘味”农产品品牌,推荐企业产品走进各类展销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150吨,价值210万元,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为有效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华池县相关包抓领导、帮企干部灵活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推介等新型推介宣传手段,加大农特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县农业农村局依托庆阳市特色农副产品提货商城,对接完成了部分农特产品线上销售,提高了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县商务局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津甘联手将当地企业的12吨香菇出口日本,实现了华池县对外贸易“零”突破。

--> 2022-07-31 ——华池县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侧记 1 1 陇东报 content_19347.html 1 以“心”待企 以“行”助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