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南力)12月20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为迅速贯彻落实省市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加快复工复产,抢夺时间、弥补损失,我市迅速出台5方面18条措施,全力支持市内企业复工复产。
据悉,为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企业用工,我市设立人社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用工服务专班,对全市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用工服务保障。启动庆阳市复工复产企业用工保障大型招聘会,恢复市级民生人力资源市场“周六人才集市”,实施企业员工务工返岗“畅通行”活动、“同城员工共享计划”,持续开展“人社局长(就业局长)直播带岗”等线上招聘活动。全力扶持求职者到企业见习和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1500元给予补贴。
我市切实减轻复工复产企业负担,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至2023年4月30日;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铁路运输等22个困难行业,工伤、失业保险费自2022年内申请起,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顶格落实500元的一次性扩岗补助、1500元的一次性留工补助、500元的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000元至2000元的技能提升补助。对新认定的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及吸纳的脱贫劳动力分别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3000元劳务奖补。
我市全面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提前落实求职创业补贴,将2023年度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全部提前至2022年底前发放。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均可获得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持续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复工复产企业职工给予1000元至3500元培训补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将贷款额度最高提至个人20万元、小微企业300万元,并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
我市还积极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对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突出对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物流、房地产等复工复产行业进行失业监测,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用工、裁员等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广泛开展协商,相互体谅、共克时艰,柔性化解矛盾。
此外,我市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开展人社惠企利民政策宣传,编印《就业创业政策100问》,采取上门入户的方式,结合政府网站、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推动政策落实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围绕复工复产企业需求,构建“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实现快审快办,不来即享。加大督查指导,实行旬调度、月报告,定期通报,推动人社助企复工复产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