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甲)今年以来,人行庆阳市中支把信用救助作为改善辖区信用环境、激发信贷市场活力、解决贷款“两难”问题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不改变征信记录的前提下,对非主观失信主体开展包容性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了失信主体融资难题,提升了失信主体内生发展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了金融力量。截至目前,辖内参与信用救助的17家银行机构已累计救助市场主体3007户,提供救助信贷资金3.89亿元,带动就业1.86万人。
“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庆城县果农雷强曾参与购买手机分期付款活动,因一时疏忽大意,导致个人信用报告产生4条逾期记录,多次申请贷款遭拒,个人承包的10亩果园也长期处于半荒废状态,急需金融“输血”支持。今年5月,人行庆阳市中支在了解到雷强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助雷强申报了“信用贷”,获批信贷资金10万元,帮助他解决了资金问题。
在信用救助政策推行过程中,人行庆阳市中支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全市各家金融机构紧密配合,互促共融,以“美丽乡村”建设、“三信”评定为抓手,大力培育农村信用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目前,全市信用农户已占总农户的99.5%,1967个农业家庭、5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别获2.06亿元和0.15亿元信用救助贷款支持。
庆阳市鑫圣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达1.6亿元的工程建筑类企业。2022年初,受疫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工程款项无法按期回笼,且公司实际控股人名下1笔资产处置业务存在20万元违约情况,企业贷款申请迟迟得不到答复。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在人行庆阳市中支的协调推动下,兰州银行庆阳分行开展实地调查,发现该笔违约是因政策调整所致,且已结清,符合信用救助条件,随即对其授信500万元。
为进一步完善县域信用救助工作机制,人行庆阳市中支出台了《庆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用救助工作指导意见》,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人民银行+政府主管+监管部门”一体化推进的信用救助工作机制。同时,人行庆阳市中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符合当地实际的信贷产品,充分发挥信用救助普惠特性,加大对农户、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等经营主体的救助帮扶力度,通过“信用救助+小额信用贷款”“信用救助+产业贷款”等方式大力投放信贷资金,推动信用救助增量扩面,让受制于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主体重获新生。截至目前,全市失信农户获贷2.01亿元、城市居民获贷0.27亿元、个体工商户获贷0.32亿元、中小微企业获贷1.09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贷0.15亿元,其他主体获贷0.05亿元,涵盖全部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