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杨辉 李靖蓉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眼下正值三伏天,是中医学上“冬病夏治”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年中最佳的“养生季”,贴“三伏贴”就是这个季节最主要的养生保健方式之一。
70岁的赵大娘就是“三伏贴”的受益者。以前,每逢天气寒冷或者阴雨天时,赵大娘总会关节疼痛,去年她了解到“三伏贴”的功效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贴完了整个疗程。让赵大娘没想到的是,关节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今年入伏前,她早早来到了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贴上了“伏前贴”。“希望今年把‘三伏贴’贴完后,我关节疼痛的症状能减轻。”赵大娘说。
据了解,“三伏贴”又称为“三伏天灸”,是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穴位贴敷的方式,并在配方中加入辛温发散等功效的药物,以调动人体阳气,达到平衡阴阳、祛除宿疾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理念。”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付继锋说,“‘冬病’是指某些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对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达到治疗或预防的目的。”
据介绍,“三伏贴”分为伏前贴、初伏贴、中伏贴、末伏贴、加强贴,在对应的穴位上进行贴敷,通过皮肤的药透作用,发挥药效达到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虽然效果好,但不是所有人群都适用。付继锋介绍,“三伏贴”最适合经中医辨证属虚寒证的人群,比如患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的妇女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辅料成分过敏者;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发热患者;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属于禁用人群。孕妇;2岁以下婴幼儿;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的患者属于慎用人群。
“‘三伏贴’属于外治法,安全无毒,治疗期间不妨碍其他药物的正常使用。白天贴敷最佳,贴敷期间需要注意皮肤反应,如局部出现痒、痛、起泡等不适反应,可提前去除膏药,并咨询医生。贴敷期间还要忌吃冷食冷饮,忌烟酒油腻食物。”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姚珊珊说,“‘三伏贴’并不能包治百病,平时还是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