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 路世玲
深秋时节,广袤的庆阳大地五彩斑斓,入眼即是喜人的丰收景象。在大地流金的美好季节,10月13日至15日,庆阳人民翘首以待的喜事和盛事——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医大师、经方大家相约相聚,以“薪火岐黄 传承创新”为主题,通过线下交流、线上直播的方式,共悟先贤思想智慧与光辉,共话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共谋中医药康养产业合作与发展。
岐黄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农耕之源是庆阳的文明气象,岐黄故里是庆阳的文化特质,红色圣地是庆阳的精神气质,能源新都是庆阳的美好未来,数算枢纽是庆阳的发展动能。”10月14日,在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市委书记黄泽元充满感情地向参会嘉宾如此介绍庆阳,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业态,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和共鸣。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地处陕甘宁三省区“金三角”,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与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诞生于庆阳的岐黄文化既是中医药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了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病毒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首次踏入庆阳这片土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先进的发展理念,颠覆了黄土高原在张伯礼心目中贫穷、落后和荒凉的印象。全市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发展劲头,丰富独特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令他刮目相看。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庆阳有很深的文化根脉,岐黄文化等优秀文化将会给庆阳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他将带着自己的团队,到庆阳进一步挖掘岐黄文化的内涵。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说,庆阳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城,是岐黄故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传播上有重要意义,博大精深的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加论坛的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庆阳,深厚的文化积淀带给他们全新的文化感受。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张其成说:“我对庆阳仰慕已久,庆阳是周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岐黄文化论坛,将会把庆阳的中医药文化提升一个台阶,并以岐黄文化论坛为窗口,对外展现实用、灿烂的中医药文化。”
思想碰撞探讨创新路径
在庆阳,岐黄文化史册有记载、文物有实证,并通过医学正在活态传承,中医药文化基础深厚。目前,全市有8家中医医院,有5000多名中医药从业者,建成了一大批国医馆;庆阳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中草药优势品种527种,69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产业,如今正在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发挥着积极作用。
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的举办,触摸黄土高原的历史脉搏,探寻岐黄文化的精神源头,携手开启合作共赢的时代新篇。
“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庆阳是岐黄文化的诞生之地,传承弘扬岐黄文化责无旁贷;岐黄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庆阳致力于打造鲜明的文化标识,传承弘扬岐黄文化正当其时;中医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庆阳有发展中医药的深厚基础,传承弘扬岐黄文化潜力巨大。”黄泽元立足岐黄故里的定位,从岐黄文化阴翳千秋的角度,以高站位、远谋划、新思路,阐述了庆阳举办岐黄文化论坛的目的、意义,受到与会嘉宾、学者的一致认同。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表示,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机遇前所未有,前景无比广阔,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让中医药人走进了同一个“朋友圈”。
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岐黄养生思想、中医古法养生与现代科技融合、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大健康、传统与现代康复、针灸理疗、敦煌医学、岐黄文化与道学思想、康养产业等主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彰显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神奇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在此次论坛上,张伯礼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的主旨报告。张伯礼详细讲述了“两个结合”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内容。他指出,现代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中药材品质不够、临床高级别证据不足、中医思维薄弱等问题。他表示,中医药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服务老百姓,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谈及庆阳岐黄文化和中医药发展,张伯礼表示,庆阳整体经济发展良好,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前景广阔。作为岐伯故里,在中医药传承发展方面,庆阳应该做得更多,发挥自身特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效应优势,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李佃贵,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教授董竞成,以及张其成分别作了题为《中医是传统医学 更是未来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与科学基础》《岐黄文化的时代意义》的主旨报告,他们结合临床实践、积淀,直击中医药行业高端、前沿问题,为现场嘉宾、学者、企业代表,传播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成果。
据了解,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设主论坛和四场分论坛,通过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探讨传统中医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方法路径,促进岐黄文化内涵、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更深入地发掘、更广泛地传播,使庆阳“岐黄故里”文化品牌更鲜活、更耀眼。
薪火传承增进健康福祉
传文化、强产业、延链条、聚集群,如何利用品牌效应促进中医药最新成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医药在创新开放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让千年国粹在传承、创新与发展中,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与会者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
曾在庆阳工作过两年时间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树江,一直关注着庆阳经济社会发展。他认为,要积聚产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文化精髓的挖掘研究,丰富中医药文化活动的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董竞成建议,庆阳可以充分发挥岐黄文化优势,守正创新,立足已有的医学培养体系,建立中西医结合基地,系统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同时,做好人才引进,在中西医结合上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与庆阳的经济、文化相吻合。
“岐黄文化理念正好契合北京同仁堂的发展理念,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表示大力支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公司甘宁青省区经理屠浩源表示,通过参加此次论坛,让他对岐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以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论坛的举办,乘国家战略之势,举中医英才之势,举全市各方之力,将庆阳建成岐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与健康养生基地、中医药数字化发展的实验示范基地,这是论坛上庆阳给出的答案。
相信,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的举办必将让传承千载的岐黄文化、仁爱为本的岐黄精神、济世苍生的岐黄事业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正如王国辰所说,这次论坛必将有力推动中医药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能够推动庆阳乃至甘肃,以及整个西部地区中医药产业事业发展。
(庆阳融媒记者郭桂梅、李靖蓉、高健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