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制定出台包括科技支撑、人才保障、贴息贷款等在内的配套政策体系,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加快构建。粮食产量142.95万吨,苹果、蔬菜、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生产菌棒5965万棒,产量1.5万吨,食用菌产业正在成为庆阳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文旅深度融合是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我市积极传承创新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岐黄文化,焕新添彩香包等民俗文化,依托红色革命遗址,提升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制定出台文旅融合发展“1+5”政策措施,助推文旅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南梁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全省红色旅游创新融合试点单位,环县东老爷山、合水子午花溪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接待游客21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3%。
高速运转的服务器、昼夜不停的数据中心、灵活多样的应用场景……奔跑的字节和海量的数据正在汇聚成数字庆阳发展的庞大力量。我市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八大节点之一,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东数西算”产业园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面铺开。精准对接数字经济企业1655户,签约278户,中国能建源网荷储零碳产业园、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一期封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一期、提尔科技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用。
“善作善成”办实事
用心用情惠民生
我市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镇新增就业及支持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6129人;6所学校166套宿舍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完成学位增补任务2400个,新建和改扩建食堂108所……2023年全市省列、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11类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我市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首位,用足用好市级防返贫监测帮扶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任务,2.1万名干部结对帮扶2.5万名关爱对象,帮办实事2.64万件。
我市各级各部门聚焦民生“微小事”,汇聚群众“大幸福”,对接群众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庆城县聚焦城区停车难问题,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则划”原则,新增非机动车停靠点12处,扩增停车位1001个,开放城区22家机关单位停车位3437个,盘活小区停车位2200个,有效解决了车位需求不足的问题。西峰区什社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推行“三个一”模式,即“一张卡片”亮明身份、“一个群聊”线上联系、“一本台账”跟踪到底,用心解决群众难题,已解决困难问题28个,帮办实事26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次,化解矛盾纠纷8件。合水县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取消挂靠运营班线,规划开通城乡公交车路线13条,投入电动公交车34辆,开通了“周末接送学生专线”,周六、周日两天每日调剂公交车10辆,每辆车发车2次,有效解决了寄宿学生接送问题。
“善思善行”强保障
务实举措解难题
我市坚持把主动创稳作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源头治理,强化风险防范,化“被动维稳”为“主动创稳”,加大部署调度力度,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召开银政企对接会,推介优质项目,出台支持政策,增加贴息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明显增强。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我市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牢固树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全力构建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持续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市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把平安建设作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首位工程,全面落实“一规划两方案”和年度重点任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市委政法委持续深化领导接访下访制度,省委在环县召开了全省学习“浦江经验”信访工作现场会。
学思践悟砺初心,奋楫笃行谱新篇。我市各级各部门将继续保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更加自觉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不断迸发出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强大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庆阳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