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共享“黑色印象”蜕变后的“绿色红利”

——我市油田开发区生态治理纪实

通讯员 张艳丽

地处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庆阳市,是国家传统能源资源的“金三角”,也是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富集区、核心区和国家级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主战场,石油资源储量占鄂尔多斯盆地的41%。

1970年9月26日,庆城县(原庆阳县)马岭镇庆1井出油,这是长庆油田在陇东油田大会战中开采出的第一口油井。至今,长庆油田在庆阳的开发历史已有50多年。由于早期老油区粗放式开发遗留的污染问题逐步显现,“黑色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多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盯综合能源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按照加大治理力度、逐步还清旧账的思路,采取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等方式,督促油田开发区进行生态恢复治理,让公众共享“黑色印象”蜕变后的“绿色红利”。

针对早期油田粗放开发引发的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马岭、元城等老油区遗留的污染问题,我市委托中国环科院、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甘肃省环科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环境承载力研究,完成了油区生态评估和重点区域地下水调查、陇东油区生态环境评估和油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规划等大型课题研究。编制完成了《长庆陇东油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生态恢复与治理规划》《庆阳市资源开发区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油田环境管理的意见》《庆阳市石油开发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文件,全面推行“废气不上天、泥浆不落地、废水不外排”等管控措施,推进油田开发区生态环境治理。

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持续加大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频次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油田生产企业落实环保投入和各项环保措施,确保在油田产能逐年提升的同时,避免形成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先后组织对河流湖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石油开采、煤炭开发、石油化工、涉固体废物企业及尾矿库(工业渣场)进行全面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开展问题整治,化解环境风险。督促油田开发单位实施了陇东老油区环保隐患专项整治,开展了“三防四责”油气泄漏防治、废弃井封堵、伴生气综合利用、作业废水回收利用试验、废弃钻井液治理等重点工程,以及陇东采出水环评符合性治理工程、作业废水治理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庆城县西川供水工程、华池县元城镇饮用水工程等,油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市、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了石油开发定期巡查制度和驻场监督制度,对油田开发建设活动实行跟踪监督管理。油田单位每年报送年度产能建设计划,在与施工队伍签订承包合同时,将环境保护责任、措施和要求作为合同条款加以明确,油田环保单位对施工现场加大监督巡查力度,保证钻井过程中的防渗、防泄、防止油水串层等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钻井结束后,对钻井含油岩屑、钻井泥浆和垃圾等固废,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妥善处置,并对井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加大集输管线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强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确保油区生态环境安全。

围绕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油煤气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开展了涉及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等4个县12个村的农村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支持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和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对61个村实施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重要的水源地和重点穿(跨)越河流部位设置了视频监控设施。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老厂区场地污染修复实施方案》,完成了庆阳市油田废弃井场(站)管线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治理、马岭炼厂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工作,选取高度关注地块、部分敏感程度高的地块(自然保护区、人口聚集区、农田、水源保护地等)的井场(站)进行初步调查,选定8个典型的环境敏感区域废弃井场(站)开展修复工作。同时,加大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利用和处置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力度,有效防止了油田开发区土壤污染。

--> 2024-03-17 ——我市油田开发区生态治理纪实 1 1 陇东报 content_42200.html 1 共享“黑色印象”蜕变后的“绿色红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