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庆阳融媒记者 刘英娟
一个透明的盒子、几片桑叶、几只蠕动的蚕宝宝……走进正宁县山河小学三年级的教室,学生们围坐在朱丽辉老师身旁,朱丽辉拿着精心准备的“教具”,绘声绘色地为学生们讲解以“蚕长大了”为题的科学课。
青少年科学教育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根基,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接受科学教育,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奠基作用。“基础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我希望用科学教育点燃学生的梦想,为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贡献一分力量。”朱丽辉说。
1999年,朱丽辉从宁县师范毕业,在正宁县罗川小学担任小学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并兼任自然老师。“当时的自然课相当于现在的科学课,以前大家总觉得语文、数学才是主课,自然课就是一门副课,因为我自己对自然科学类知识很感兴趣,平时有一些积累,所以在课程讲解上也有一些教学经验。”朱丽辉说。
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朱丽辉被学校选为小学新课程改革后首批科学老师。从开始的“兼职”变为“专职”,朱丽辉坦言:“当时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毕竟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缺少专业的培训,但我坚信,科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后的新学科,以后会越来越重要。”
为了上好科学课,朱丽辉一方面虚心向周围老师请教,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翻阅相关文献书籍不断学习。为了激起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每次备课时,朱丽辉都会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反复练习实验操作,自己提出问题又寻找答案,直到胸有成竹。有时候没有实验材料,朱丽辉就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实验器材,让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她经常这样鼓励学生:“科学研究最可贵的就是你们的勇敢和坚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永远保持对科学创新的兴趣。”
教室窗台上生态瓶内碧绿的水草、游来游去的小鱼和小虾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小小“生态圈”,这是朱丽辉和学生们一起制作的。在教学中,她始终让每个孩子亲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并运用科学,积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们纷纷说道:“我们非常喜欢朱老师的科学课,她的科学知识很丰富,不仅带着我们学习科学课本上的知识,还带着我们一起做科学实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科学课的趣味性。”
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朱丽辉从零开始摸索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兴趣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带领指导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和信息素养大赛,有6项作品获省、市、县奖励。她积极参与各项科学教学教研活动及研究,有多篇论文获奖,科学微课《指南针》获省级微课评比二等奖,《温度和温度计》获省级教学案例一等奖。作为正宁县“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科学学科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有113名老师、185名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信息素养大赛、创客马拉松大赛、青少年编程大赛等各级各类科技类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