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玉琴
近年来,环县坚持走“历史文化+”“红色旅游+”“产业文化+”等多重融合发展路子,全力构建“文旅+康养”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231.3万人,同比增长132%,旅游综合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139%。
依托历史文化 探索发展路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的边塞绝唱《渔家傲·秋思》唱响了古环州的金戈铁马。依据历史脉络修建而成的环州故城,在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过程中,积极探索“吃生态养生餐、住康养窑洞、行绿色徒步道、游风景区、购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路径,依托境内历史遗迹、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四大资源,打造“环州故城——中国羊肉养生城”文旅品牌和“中国羊谷 善美环州”产业品牌。
在环州故城,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实现历史与现实交汇、文化与旅游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科技创造性转化的沉浸式体验。羊产业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神州第一大锅羊肉”的浓香回甘,浸润了历史的厚重;道情皮影馆和戏曲大舞台演出的传统剧目,不断丰富着环州故城康养旅游的文化内涵。
“环县故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旅游景区,正以其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未来,在文旅品牌和产业品牌的双重打造下,我们期待环州故城能成为深受欢迎的文旅康养圣地。”环州故城景区负责人胡世文说。
赓续红色血脉 打造旅游胜地
环县境内有东老爷山红军长征纪念园、山城堡战役纪念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等红色旅游景区,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成为环县发展全域旅游的独特优势。
环县将红色文化融入文旅康养产业,以山城堡战役纪念馆为核心,以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和曲环工委旧址为重点,着力打造211国道线、341国道线、长征路线3条红色旅游线路,建设环县红色旅游大景区。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项目机遇,全面推进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布展提升和将帅馆建设,开展红色文献资料编纂工作,充分挖掘、弘扬和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在环县的动人故事、不朽精神和红色基因,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023年,环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与山城堡战役”学术研讨会,深化关于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与山城堡战役的学术研究,深挖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积极融入陕甘宁红色文化旅游圈,为环县打造红色旅游康养福地奠定了基础。
丰富多元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寄情山水之间、围坐农家小院、行走广阔田野……一步一景,处处令人陶醉。如今的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已经成为“候鸟式”游客慰藉乡愁、热衷选择的旅游路线之一,康养魅力正逐步显现。
从普通小山村变身为省级农旅融合示范村的庄子峁,曾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在“领头雁”杨清艳的带动下,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依靠“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成为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我们将持续开发多种乡间、乡愁体验产品,在2023年采摘园项目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人参果、草莓、芦笋和甜瓜采摘项目。欢迎环县乃至周边地区有意愿的农户加盟,为他们代销特色农产品。”杨清艳说。
木钵镇关营村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环县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一大亮点。木钵镇按照观光农业体验化、体验农业产业化、产业农业链条化和绿色环保、休闲娱乐模式,在关营村建成集设施农业种植、特色经济林栽培、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采摘。
近两年,到毛井镇吃“大件羊羔肉”成为来环县旅游游客的必选项目之一。毛井镇依托广阔的天然牧场和壮观的光伏风电场,打造了毛井大草原和大红马草原旅游项目,大力宣传推广毛井“大件羊肉”“十碗席”、小杂粮等特色美食,并建设民俗体验窑洞,发展庭院经济,使毛井镇成为集美食民俗体验、草原观光露营、避暑康养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随着环县农文旅融合步伐加快,环县各个乡镇凭借其特色美食的魅力,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逐年升温,如今,来环县赏自然风光、品乡村美食的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初具规模,“康养”也成为了众多游客打卡环县的原动力。“未来的环县,将实现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打造出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县样板’。”环县文旅局副局长白义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