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引进龙头企业19个,建办合作社、家庭农场32个,建成标准化基地27个、大棚3665个,带动畜禽粪污、果木弃枝、农作物秸秆、菌糠菌渣转化利用率分别达到84.7%、63.4%、91%和95%。2023年全市生产菌棒5965万棒,栽培食用菌3482亩,产量1.5万吨,较2022年增长了3.5倍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2024年计划生产菌棒2亿棒,食用菌产量达到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2亿元。
生产、加工、销售“三端并进”
我市按照产业链“全链开发”的思路,扩量提质抓生产,延链增值抓加工,拓市挖潜抓销售,加大八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度,不断提升“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价值链。
生产端重在建基地、扩规模,建成百万头肉羊大县1个、存栏10万头以上生猪大县3个、绿色标准化种养基地91个;加工端突出延链条、增效益,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成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重点围绕中盛肉羊、正大生猪、正阳苹果、晶晶食用菌、恒烽中药材等布设加工链21条,促进产业全链开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销售端关键在树品牌、拓市场,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8个,认定区域公用品牌6个、企业商标品牌40个,许多农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企业、农户、政府“三体并抓”
我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受益”的原则,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群众增收。
紧盯经营主体抓引培,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镇原圣越农牧成功并购上市。加大链主企业引培力度,现有龙头企业384个(规上企业44个)、合作社7881个、家庭农场617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081个。紧盯联农带农抓覆盖,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管两端、中间生产群众干”经营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紧盯政府引导抓落实,出台产业发展等一系列规划,成立苹果、食用菌产销协会,建立干部包抓企业机制、企业落地服务机制,实行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持续优化农业营商环境,推动“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成型起势。
政策、科技、资金“三策并举”
我市坚持政策优先向农业产业倾斜、科技优先向农业产业配置、资金优先向农业产业投入,健全完善成龙配套、高效务实的支持保障体系。
在政策扶持方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引培,出台农业招商引资、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强化政策保障。在科技支撑方面,实施“强科技”行动、千名农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坚持把农技人员服务基层与职称评聘挂钩,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下沉服务,创建示范乡镇12个,建办示范点161个;探索高效复种套种模式,提升耕地产出效益。在资金支持方面,财政衔接资金的70%用于产业发展,其中70%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引培和农产品加工;设立贷款贴息资金,2023年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贷款11.68亿元、落实贴息3794.9万元,带动产业延链增效。
“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庆阳行动,也是绿色生态农业的庆阳模式。我市力争到2025年,整市建成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基本构建起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