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庆阳,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夏中医鼻祖岐伯的诞生地,也是“岐黄文化”的发祥地。
盛夏,走进庆阳,中医药产业焕发新机、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以来,庆阳市紧盯“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任务,抢抓全省“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中医药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中医药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的崭新发展格局,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显著。
从源头提升药材质量
蒙蒙细雨过后,庆阳市华池县山沟梁峁间尽显苍翠。作为全市中医药类规上企业,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在群山环抱中格外显眼。
华池县被誉为“陇东天然中药库”。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逐渐发展成为集中药材育苗试验、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技术培训、科研实验为一体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公司负责人姚文智看来,公司从创办到壮大,得益于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和科技创新。他介绍说,公司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体系,通过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跟踪服务”方式,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科学技术服务队,为保障中药材质量、提升中药材品质保驾护航。
多年来,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本县及周边县(区)农户提供高质量中药材种苗,并带领大家严格按照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种植,同时大力推广仿野生中药材,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在龙头企业的推广下,华池县元城镇跃荣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班明对仿野生中药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严格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中药材相比,仿野生中药材具有更高的品质。”他认为,种植仿野生中药材不仅能够收获较高的生态效益,成品药材还具有纯有机、药效好等特点,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不久后,郭班明便将合作社里原有1800余亩中药材育苗、种植基地里的近一半土地,改种上了仿野生中药材。“我们流转来的土地大多是荒山、荒坡地,在这些地方种植仿野生中药材不仅能够省去大量人力,收获的药材市场销路也很好,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郭班明说。
经过几年发展,在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华池县中药材品质日渐提升,特别是大面积推广种植仿野生中药材,极大提升了全县中药材品质。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