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2-0013 代号:53-27






一个地方剧种——

陇 剧

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甘肃省戏曲研究院陇东道情团演出戏剧《枫洛池》赢得满堂喝彩,全体演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陈毅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高兴地说:“听了你们演奏的道情,我又像见到了陕甘宁边区的人民。”1960年1月,根据戏曲界人士的提议,甘肃省政府将陇东道情改名为“陇剧”。

陇剧的故乡就在庆阳。

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经环县民间皮影艺人解长春(清同治时人)改造唱腔后在宁夏、内蒙古、陕北及当地广为流传。

陇剧唱腔为板式、曲牌、麻簧的结合体,分花音和伤音,花音明快活泼,悦耳动听,伤音抒情委婉,清扬幽雅,尤以麻簧最富特色,一唱众和,气氛热烈,有“一句一簧,两句一帮”之说。特色乐器有陇胡、唢呐、渔鼓、水梆子,表演融入皮影侧身造型美,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独特风格。

1963年,庆阳地区剧团成立了陇剧队,1981年秋更名为庆阳地区陇剧团。60多年来,陇剧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跻身祖国戏曲艺术之林。广大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一大批陇剧艺术舞台精品,目前传唱的剧目有180余部。《绝不是小事》被改编成歌剧、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放;《刘巧儿新传》《黑白人生》《陇东娃》《医祖岐伯》先后获得甘肃省新剧目创作调演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第八届人口文化奖。

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剧种,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陇上奇葩”,也成为庆阳、甘肃走向世界的又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

--> 2024-08-15 一个地方剧种—— 1 1 陇东报 content_47618.html 1 陇 剧 /enpproperty-->